向孩子索取礼物是最没有师德的一个行为

标签:
杂谈 |
向孩子索取礼物是最没有师德的一个行为
离开校园已久,所以对现在流行于中小学校园中的教师收礼风很难理解。据说,教师节,元旦,新年,甚至学期开学,几乎都成了一些老师收取礼物的大好时机。更有甚者,直接向学生索取礼物。而礼物则从水果点心到保健品礼盒,从家用电器再到出国游,水涨船高得越来越令人瞠目结舌。
我曾为此询问了一些家长:为什么要送礼?是出自自愿的感激吗?答曰:“没办法,都送,不送的话怕孩子吃亏”。果真会如此吗?答案是肯定的,正是由于许多家长因为没送礼而使得孩子受到冷落和歧视,所以,家长才不得不趋之若骛地做起了花钱又唯心的事,许多家长被教师越来越大的收礼胃口搞得苦不堪言。
老师收受学生家长的礼物,而且按照礼物的含金量来裁决一个孩子在他管辖范围内的待遇,按照金钱的多少来决定孩子们在一个小集体中的社会地位,我认为是一件最没有师德的行为。
这种行为首先伤害了孩子的情感和自尊。许多家境清贫的孩子,或者其父母正直而坚持不送礼的孩子,会因为他们不能理解的原因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这将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在一个孩子没有足够的判断力的时候,一些莫名其妙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伤害会使他形成低自我价值倾向,换句话说,成人以后,他会在社会交往中有难以克服的自卑心理,这种社交障碍,使得他自身的潜力不能得到真正的充分的发挥。而比形成低自我价值倾向更严重的后果是,自尊长期受损的孩子内心会渐渐产生一种无名的仇恨,这种仇恨就像埋藏在身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不但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很难以平和理性的态度看待任何困难和挫折,而且有可能在成人以后再度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时候瞬间爆发成为暴力行为。
其次,中小学是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心理及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他们耳濡目染的都是这些唯利是图的行为,除了理性天赋好的极少数,大多数孩子将会从这样的物质交易的过程中形成极端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伴随教师收礼索礼的恶劣行为长大的孩子,我们基本可以想象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成人之后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唯利是图的投机分子,以次充好甚至往食品里投毒以谋取暴利的黑心商人,狂吃回扣的市场人员,不拿红包不发稿的小报记者,贪得无厌的地方官,谁给钱就为谁叫好的经济学家,为了一个高管职位而勾心斗角的白领,道貌岸然的教师……而他们所身处人际关系也会严重扭曲——人与人之间将不再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关系,而只是身价与身价之间的关系。
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和改善来源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而我们的孩子们在作文训练中学会了公然说谎,在教师的贪婪行为中学会了唯利是图,从教师的势利行为中学会了曲意逢迎,从公平待遇中学会了偏见与不尊重……孩子的心灵是需要被呵护的。如果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物质崇拜的言传身教,那么,他们的价值观中将不会存在公平公正这样的字眼,他们不会以人性的良善与否作为人际的交往标准,不会以创造力的多少来作为人的价值判断。如果未来中国的中坚力量是由基于师德败坏而心灵扭曲价值观扭曲的一代人来担当,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实在令人堪忧。
http://www.51toefl.com/home/attachment/200809/28/172_122258041157d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