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转载]永嘉山尖尖 景无边
(2015-10-06 19:14:36)
![[转载]永嘉山尖尖 <wbr>景无边 [转载]永嘉山尖尖 <wbr>景无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来源:温州都市报
括苍山脉与雁荡山脉交结,形成现在的永嘉地域,同时也造就了永嘉的地貌特征。永嘉多山,且多高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0多座。
我出生于永嘉东部陡门山中的小村落山溪头,屋前最高的山叫牛塘,因山顶有天然大水塘得名,毗临牛塘西北有高高山尖名饭甑尖,高耸拔起,尖削峥嵘,令人向往,据说不容易上去,而海拔却只在600米上下,这在永嘉算不上高,但拔起了尖了。而永嘉之巅——海拔1276米的山峰大青岗,却不是叫什么尖呢!可见拔尖不一定需要高度。
岁月的长河,气候的动力,使永嘉很多的山被削成了尖,很多山有了这一特征,被名为“尖”。以楠溪江为纵线,自南往北,胜美尖、蒲瓜尖海拔只有500多米,苍山尖、金子尖在1000米上下,大寺尖、南正尖在1250米上下,这些山尖是永嘉地形北高南低大势的标志。永嘉的20来个山尖中以大寺尖、南正尖、四海尖、苍山尖、胜美尖最为著名。
苔原甘泉——南正尖
南正尖在岩坦镇张溪南正村境内,与台州市黄岩区富山乡分界,海拔1246米,是永嘉县境内第三高峰。以低温清凉、山顶甘泉闻名。车可到南正凹,拾级而上,半小时可登顶。时下山顶略显寒冷。
2010年五一节期间,我上了南正尖,那一段清凉的山气,至今未曾离怀。带回了一壶南正尖龙潭的凉水,晚上回上塘时,壶外还满是凝结了湿热空气的水珠,夜里喝一口,仍然清凉甜爽,难怪当地人称之为圣水。
周末好朋友相约又要去南正尖,心里就有了些忐忑,时下已近入冬了,南正尖是不是更凉了呢?但南正尖那清凉的风、那清凉的水还是促成了我的行程。
南正凹是永嘉与黄岩的分水岭,以一排高高的柳杉为界。拾级而上,路两旁的美人茶树上开满了瓣如玉心如金的大花,正是当令。野生的茶树翠绿依然,枝头的花也开得黄白清爽。两旁的黄山松,渐渐地变矮,在这初冬的风中萧瑟地支楞着,没有了伟岸的姿态,却奇崛起来。灌木状的山棠梨,树叶落尽,黑褐色的果子只有豌豆那么大,撷之入口,酸苦又涩,回味却是清甜的,这可能是满山唯一的野果子了。
路渐高,树更矮。路分为两条,左上是黄岩地界,往右平上就是永嘉属地。当所有的植物都比人低时,就快要到齐天大圣宫了。只见对面的山坡上一座黑黢黢的巨岩如两人相依,身首俨然。仰望山顶,奇岩遍布,如龟、如猴、如鸟、如屏、如剑,不一而足,就有了黄山、三清山、华山岩石的姿态,都是花岗岩被漫长的岁月雕琢成形。
这时,只见几缕炊烟般的轻雾从黄岩那边的天空里蠕蠕而上,这是大雾来临的象征,却给这山增添了一分神秘,一分仙气,仿佛悟空驾云而来。经过一座由两块巨石立成的天然山门后,左转而上,一个右转就到了大圣宫大山门,红色的琉璃瓦使这体量不大的建筑显得与这山不相谐而更加突兀。大圣宫依崖而建,人们在宫前造出了一片不小的道坦,可憩息,可远眺俯视,是个不错的场所。今天气温较低,庙里的主管不在,大雾弥天,南正尖好像特别空了。
宫后从左到右一排岩穴,不知从哪儿来的清泉流淌,特别可人。这么光秃秃的山尖上,凭空生出这么些水,不怪即圣了。中间一处稍微幽深的岩穴,从两崖缝隙中进去,昏暗中一泓清水,澄澈地漾着细细的波澜,这就是人们所称的龙潭圣水,掬之入口,爽心怡神,甘洌无处可比。龙潭外的石壁上有摩崖造像,稚拙古朴,不知是何时何人所为,与龙潭旁坐着青石雕的龙王与龙母,有了鲜明的对照,也显得可爱起来。来游的人对此水都十分虔诚,都要装一壶携归。
过龙潭向上到山顶,垒垒的都是石头,泥土如香灰,细软酥松,如尘埃积成。植物很少,乔木都矮成灌木,灌木矮成了地被。这里的松树生长的方向改变了,不是纵向生长,而是横向生长,宽度大于高度,都成一丛丛了。这种景观本来是海岛上才有的,不想这里也是如此。几片黄绿色的苔藓很着眼,昭示了在这个海拔高度上难得出现的高山苔原地貌,长白山的苔原地貌出现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度。南正尖的相对高度使之独立云表,四面来风的长期吹拂,高山递减的气温,造成了这里的清凉低温。这里盛夏时的气温也总是在20℃上下。从低地层中上升的暖湿水汽,到此凝结成水,这就是龙潭圣水长年不断的源头了。
大雾中的南正尖,好像大了很多,平和了很多。这天南正尖上风平浪静,不觉得寒冷,只是雾中偶有水滴冷冷地弹上面庞,有了美妙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入云深处亦沾衣”的情境了。四下的群山都被大雾遮去,奇峰怪石在隐约中,越发峥嵘生动了。
佛光普照——四海尖
四海尖在岩坦镇张溪四海山林场内,位于“四海山庄”右前。车沿仙清路未到张溪村上山,穷公路停车,步行上山尖约半小时,开阔爽畅,登临四望,群山在下,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慨。地理环境独特,气候变化鲜明,如果运气好,还可看到佛光奇景。
四海山在永嘉县北部,1963年辟为国有林场,现在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高林密,多奇树异草,以林海、云海、花海、雪海闻名,因山势雄伟高拔,气候凉爽,空气新鲜,富含负氧离子,是浙南最佳的避暑胜地之一。四海尖海拔1093米,在林场中部。在这里,苍山云海尽收眼底。
2009年7月的一天,我与县旅游局、四海山林场的工作人员一起,早上未到6点就起床往四海尖去。车子停下后,我们沿着林中道路上行,不时看到两旁的黄山松被风吹得只从一侧伸出长长的枝条,平展着,如一面面迎风的旗帜。这是高山风口地带惯有树姿。树木渐渐变矮,到四海尖不远处时,路旁就只有被矮化的松树与灌木了,但依然葱茏茂密。回首四望,只见云海茫茫,棉絮一样地在流动,推移,翻滚。低角度的阳光,照得棉絮一样的云层表面光耀刺眼。
四海尖上有一个瞭望台,是林场工作人员监视林区动态的建筑,一间小小的平房,屋背是一个信号发射塔。我们坐在屋外平台的栏杆上观察四下的风景,松涛送来的风,清旷怡人,忘了都市的喧嚣与闷热。脚下的莽莽群山似乎海浪一样地把四海尖顶托起来,我们在这里体味到了什么是大山的伟岸。据张溪的同学说,早在远古四海山被大海包围着,金字塔状的山体,四面是海,因有此名,山顶还留有不知什么时代人耕种过的痕迹。
这时我们突然看见前面一条逶迤而下的山梁下方山坡以上有一个环状彩虹,静静地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大家一阵惊呼:“佛光”。
我们爬上屋背,心中有了“我为峰”的豪迈。此时已是上午7点左右,太阳的强劲光线正好把房子与铁塔的影子投射到佛光的中心去,朦胧中就有佛的身影。我们绕过去,对着佛光,背向太阳而立,身影就在佛光中了,且举止可观。我们这些凡人也仿佛一下子空明了起来。佛光静静地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淡去。
林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四海尖经常出现佛光。这里独特的空气构成在低角度阳光的照耀下,反射成环状彩虹。当阳光把大树、山岩、建筑物、人体投射进去时,就有了佛像的形状。
http://www.wenzhou.gov.cn/picture/0/121024103015790.jpg景无边" TITLE="[转载]永嘉山尖尖 景无边" />
四海尖雪景
http://www.wenzhou.gov.cn/picture/0/121024103015843.jpg景无边" TITLE="[转载]永嘉山尖尖 景无边" />
四海尖一景
龙的家乡——苍山尖
苍山尖在永嘉岩头镇境内,苍坡古村之后,海拔935米,因与周边之山隔开独立耸起,显得特别雄伟。上山有两条路,驱车过五公式上盘山公路过表山地界到分水,停车从石头路而上,1小时多点到达苍山尖石殿;驱车从苍坡村西入山谷,沿盘山公路到大丘田停车,石头路步行而上,半小时可到后山新龙宫,出龙宫稍上而下就可到石殿。楠溪如带,墟落如画,尽在眼底。
永嘉县2674平方公里的地域里,有不少地方以龙命名,几乎每地都有龙潭求雨的记忆,不少人心中都有龙的传说。前年偶经溪口花岩宫,这个古朴清幽的地方,供奉的就是龙母,从塑像看,是一尊年轻女子之神祇。庙里的老婆婆说,这里的龙母最显灵。随后说起了那个永嘉民众都知道的周江龙母的故事,一个以苍山尖为背景的神秘而美丽的传说。
明嘉靖《永嘉县志》中一篇《祈雨纪事》,对求雨与龙母的事记录得很妙:
皇明嘉靖十三年(1534)夏秋大旱,县尹周公祈祷甚虔,弗应。众请迎龙母。有从行者称龙母裔孙负旗先导,戒勿展。众望雨久不至,强展旗。风雨大作,房屋树木多拔仆。时龙母在山川坛厂中案前二烛独不灭,众咸异之。
龙母相传三十九都周氏女,年笄未字,汲水溪边,见一卵悦之取而含诸口,误吞下,后产一白龙,遂惊死。乡人取其骸骨塑以泥,藏置岩洞间,岁大旱则迎至祈雨。好事者仿其像颇多,真赝莫辨。
兹迎来者,咸谓真骨云。
明嘉靖《永嘉县志》是一部当时的官书,成书于1566年,距前述之事32年,可谓不远,好像不是杜撰志怪之例。
苍山尖苍峰宫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殿,可能是山高风大,石构建筑坚重抗风,而建时这么多笨重的石料抬上山是不容易的事。石殿两进,大气古朴庄严。殿中门廊过道壁上嵌有一块清代石碑——《垂功永久碑》,所记似乎详细一些。也是在一次求雨感应后,为之造庙的记录,其时在清咸丰十年,作者是当时的读书人郑继训。其中间一节云:
忆乎圣母系本姓周,额其居曰周家□。其父安尚公配于后田郑汝真公之女,生兄良宏,娶于胡氏。次有姊适乐邑长山叶门。叔父安书公配于李氏,生堂兄良善,娶于霞尾滕氏。其世牒皆有可考。圣母自后晋元年(937)二月十一日辰时,初受赋□合晋二主共十一年。历后汉四年(950)八月十四日,偶与嫂井边汲水,见有石卵五色红斑,光彩莫比。浮摇水面,波浪层起。收而纳之口,误吞而得孕。及汉亡周兴,即于后周元年(951)五月二十日辰时到苍峰顶上,月满分龙身,亦从而化神焉。
石碑上除了有几个无关紧要的字不可辨认外,龙母的出生地清楚,时间都明确到时辰上,与五代之晋汉周情形基本一致。作者还引家谱为证,言之凿凿。我们应当说,龙母是永嘉人,龙出生在苍山尖,苍山尖就是龙的家乡,仍在楠溪的龙潭中生活着。
文武胜境——胜美尖
胜美尖在瓯江北岸,现在三江街道东南,梅园村东北。上山之路有两条,一可坐车从104国道到梅园村,从村东山谷上山,石级游步道,40分钟可到妙有寺,到山顶也是磴道。一可坐车从三李公路到罗溪右转入南岙上山至半岭水库右转,停车后半小时可到妙有寺。
胜美尖海拔只有593米,因紧挨着瓯江下游冲积平原,也就显得拔尖了。
胜美尖是挂彩山的主峰,挂彩山是雁荡山的余脉,因此也有了雁荡山的气质。而山名挂彩,村名挂彩,由来已久。有趣的是,曾有人在《温州日报》上刊文说,这地名无来历,不祥且难听,建议改名。殊不知挂彩原是最喜庆的事,古代就有“张灯挂彩”,那是天大的喜事才有的哦。
挂彩山与胜美尖之由来都与中国著名的状元——王十朋有关。话说当年王十朋秋闱殿试,高中状元,衣锦还乡,途经于此。只见这山上斑斓锦簇,层林如染,恰好一条彩虹挂于山前,更觉美不胜收,当即就题名此处叫挂彩了。这还是后来的话。
初,王十朋年轻勤学,遍访清幽胜境隐居苦读,相中了这山上的宝刹妙有寺,就在寺中孜孜不倦地攻读起经书来。一日深夜,王十朋听到附近有织布的声音,循声而去。只见月夜下一茅屋中,一美如天仙的圣洁女子在织锦,说是给状元郎预备蟒袍的。王十朋也不在意,心想反正与在下不相干,就回来继续攻书了。高中状元后想起此事,觉得那是天仙对他的激励,就把这山尖改名叫“圣女尖”了。
妙有寺本是一座古刹,据推测最迟始建于北宋。清光绪《永嘉县志》载,寺西南有宋摩崖题刻一处,刻的是一首记游诗,有百来个文字。可惜被淹没了,不知在何处。问当地人也说不知。可见早在宋代这里就香火很盛了。还有不少读书士子在这晨钟暮鼓中焚膏继昝。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蒋特务经常袭扰东南沿海。1963年7月24日清早,台湾美蒋特务王范辉等12人乘潜艇在瓯江边上的老虎岩登陆,被村民发现后,窜到胜美尖。当日解放军在当地村民的配合下,一举歼灭之。听说后来拍过一部以这里为战场背景的歼灭美蒋特务的电影。从此就改名叫“胜美尖”了。
胜美尖不高,但文化含量高,离温州城区近,很早就闻名。这里有古刹、古迹、古树,有王十朋状元读书的传说,还是歼灭特务的战场,不论什么山要是有此一文一武的背景,也就是名副其实的文武胜境了。而且这里山泉甘美,草木丰茂,奇花异草随处可见,生态绝佳。著名书法家林剑丹先生曾动情地对我说,永嘉名胜很多,胜美尖最好。峡谷幽深秀美,地局泰和,视野开阔。在胜美尖上览胜瓯江,远近尽见,江山如画。附近的老人说,秋高气爽的月夜,在尖上可望见东海诸岛。
现在的胜美尖植被华滋,古道合抱的丹枫浓荫如盖,节假日里徒步登山者络绎于道,一个原生态的北郊公园已在拟建之中。
http://www.wenzhou.gov.cn/picture/0/121024103015902.jpg景无边" TITLE="[转载]永嘉山尖尖 景无边" />
圣美尖妙有泉摩崖
高远 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