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宣武门基督教南堂宗教摄影原创文化 |
分类: 文化艺术 |
http://s1/middle/5a41e724t7899b3a65460&690
1. 北京著名的南堂
近日老腰扭伤,也没办法出门拍新片,就在库里接着找余粮吧。今天翻出来这组照片,是2010年圣诞节前夕拍的,那天正好路过南堂,以前还真没进去过,索性就进去看了看。怎么感觉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北京教堂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的分别,北京一共有11座教堂——天主教6座,基督教5座,分布在城的东西南北。
当年西方的基督教来中国时,最早就是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因为当时它是中国的古都,所以它也是天主教最早的传播中心。
南堂坐落在北京市宣武门内大街,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创建的,当时只是一间小堂,叫“宣武门天主堂”,明末清初,北京东堂、北堂相继落成,宣武门天主堂才改称南堂。这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天主堂。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清顺治七年(1650)时,由当时掌钦天监事汤若望(耶稣会传教士,德意志人)在原址上扩展重建,两年后建成。但南堂命运多舛,先后经历了清朝时期的两次地震,和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火灾,损毁严重。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南堂又一次被烧毁。南堂现存建筑为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修建的。但南堂一直是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1622年被耶稣会委派到中国,在北京学习汉语,后被派往西安等地传教。1630年,经徐光启推荐参加《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并受命管理历局,修造天文仪器。以后,又奉旨为明朝政府设厂铸造大炮,很受崇祯皇帝的信任。清兵入关后,他又受命掌钦天监印信。1646年,将徐光启主编的《崇祯历书》进行修改进呈,清政府将之命名为《时宪历》。1650年,清政府为表彰他修历有功,赐黄金一千两,并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天主堂一侧建造大堂。这就是当年汤若望重建南堂的由来。
我不信仰宗教,但我不反对信仰宗教。我以为宗教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对大自然的和未知世界的敬仰、臣服和迷信,变成一种文化,一种人的精神寄托,在你孤立无援和绝望的时候,你可以寻找到一种慰籍。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坎坷,多艰难,多磨难,因此,宗教也成为人们对美好远景的一种期盼。
甭管信什么,只要让人们行善,只要让人们内心平和,只要能使人们活的快乐,只要有利于社会和谐,那就是好事。
也许你也不信教,但这不妨你走进教堂,你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看一看。
http://s10/middle/5a41e724tb60102c05b29&690
2.
http://s2/middle/5a41e724tb600d23f7f71&690
http://s14/middle/5a41e724tb600d7f311ad&690
4.
http://s15/middle/5a41e724tb600cf40b6ee&690
http://s16/middle/5a41e724tb6010027501f&690
6.
http://s7/middle/5a41e724t7899b05da596&690
7. 这是一位西班牙主教的铜像。
http://s10/middle/5a41e724tb600e66ed659&690
http://s13/middle/5a41e724t7899b5fe830c&690
9.
教堂堂顶为拱形,正面有精致砖雕,柱顶有木刻浮雕镏金花纹,彩色玻璃镶嵌门窗。
10.
大堂是哥特式拱券形建筑,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附属建筑约400平方米。
http://s15/middle/5a41e724tb60113b1a2de&690
11.
堂内有描绘耶稣受难的巨幅油画和圣母像,富丽堂皇,祭台上高高地立着圣像。
http://s6/middle/5a41e724tb60115f01cb5&690
12.
http://s4/middle/5a41e724tb60128ca6913&690
13.
http://s3/middle/5a41e724tb6011a5aa232&690
14.
http://s14/middle/5a41e724tb6011e4da98d&690
15.
http://s13/middle/5a41e724tb600d586c04c&690
16.
http://s1/middle/5a41e724tb600fcc901d0&690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