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的家书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周礼
(2011-08-28 00:14:32)
标签:
文化中国妇女报学校放假长途话费家信情感 |
分类: 转载 |
要说我不想家,不想家中的父母,那一定是假话。谁不想每天一睁开眼,就听到父母亲切的呼唤:孩子,快起来吃饭了。我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惦记着家乡的父母。尤其是在学校放假,寝室里空无一人时,我这个在外省念书的学子,比别人更多了一层化不去的乡愁,比别人更懂得家的意义。我想家,但我不能回。
我是一个贫困大学生,为了节省往返五六百元钱的路费,更为了能在假日里多挣点生活费,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我不得不忍受着想家的痛苦,孤独的侵蚀。我常常在同学的面前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回家有什么好呀,大不了每顿能吃点好的,一路上赶车人都挤死了,倒不如留在学校轻松。
我羡慕地注视着室友们忙碌的身影,感觉眼里有泪水在打转。正当我打算避开这种让我既羡慕又伤心的场景时,一位从外面进来的同学朝我喊道,老三(在寝室里我排行第三,大家都叫我老三),有你一封信。
放假了谁会给我写信呢?平常为了节省几个邮票钱,我压抑着自己不与别人联系,即便中学时的同学给我写信,我也很少回复,久而久之,就基本上没人给我写信了。我疑惑地接过信,一看地址是老家的,慌忙拆开。整封信只有四个字,并且写得歪歪斜斜,大小不一,内容是:妈妈想你!
那一刻,我所有的坚强都在瞬间坍塌了,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母亲写给我的信,直到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这是我至今收到的唯一一封家信,尽管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但它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也让我体会到了一位母亲伟大的爱。
这是母亲的亲笔信。母亲是一个文盲,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早些年,我曾试图教母亲识一些字,但母亲说,每天这么多事情,谁有那个心思啊,再说大半辈子都过了,识不识字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知道现在母亲是从哪来的勇气和决心,竟然学会写字了。那年暑假我破例回了趟老家。
后来,我听念初中的堂弟说起,我不在家的日子,母亲非常想念我,想给我打电话,但又心疼昂贵的长途话费。于是,每逢周末母亲就央求堂弟教她识字,这样她就可以给我写信了。虽然母亲十分努力,但她拿了大半辈子锄头的手,总是不听使唤,学了很久也只会写几个字。
许多年过去了,每每翻阅着母亲写给我的那封家信,心里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