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lub.gog.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8/14/155243a44aiirrh6b6gowo.jpg
那天,县里安排了工作,说是要我去了解一下六合村的民族文化,于是我邀约了原在那里当过乡党委书记的潘斌同志一同前往。
故地重游,故地重游,尽显苍凉。物是人非,那水码头还依旧繁忙吗?和我一起打鱼的哥们还认识吗?临江畔的乡场还在赶集吗?南村水井里那条花蛇还在井上的洞口吗?游方场上的阿花可能都当婆婆了?与人同渡乌棚船的老耕牛可能不在世了……
本以为可以封存的记忆,因为记忆的背后,藏着太多的辛酸、心痛……然而,累存妄想天开的逃避,仍旧是枉然的。其实,珍藏在我记忆的百宝箱里,当有一天,自己想通了或者想回首往事的时候,打开陈旧的百宝箱,找出些许不符合时代的“物什”,我的心里还是会感到庆幸的。幸好自己保存下来,不然都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就是这么憨傻和有趣,想起当时的自己,心里还是乐开怀了的。
六合村位于施秉南部,地处清水江东岸,去那里要乘车60多公里才到。据说现在已通了班车,只是那路还是泥沙路。我们的车到了马号乡之后,因为底盘太低,又改成乡政府提供的双排座车,开车的人是一位姓龙的副乡长。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而我确总希望将三十年前我所见所闻全盘“兜售”出来。我告诉他们,我从县城里带去的八十多本党员培训的书挑着走六十多里的路,累得我差点晕过去。而到乡政府时,因为是晚上十点钟了,找不到饭吃,只好等第二天中午才解决。他们都笑了:谁叫你们那时候没有车?龙乡长介绍说,等沪昆铁路峻工之后,从马号到六合村的柏油路就开始修了,因为修筑沪昆铁路的大型重车来来往往,没有办法动工。沪昆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也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项目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线路全长2264公里(与日本新干线6条运营线路里程总和2214.7公里相当),全线为复线电气化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这条铁路八年前就开工了的,“完工”的时间成了没完没了,六合人要通柏油公路,看来还得要等等了。
http://club.gog.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8/14/155418p7rjp4357t1c4hkp.jpg
六合村原名廖洞,为明代施秉置县时的“三秉三洞”之一。“方”支。六合苗族是古三苗国的一支,是苗族古代“西”(dlib)、“方”(fangs)、“柳”(liux)三大支系中的“方”支系。元末明初期,先祖从榕树江溯流而上至雷公山,后至党牛松括(今剑河南哨乡南甲村屋背坡)居,后又迁施秉的六合(廖洞)的。其潘姓、廖姓均为明代“改土归流”随汉姓。而当地苗族均以子父连名用苗姓。这里苗族到此定居已六百多年历史了。
六合是汉名,苗族叫“Lot”即“落”。清朝中期,因土匪猖獗,加之官府迫剥,他们经常骚扰当地百姓,搜刮民财,把村寨闹得鸡犬不宁。为了对付土匪和官府,由上秉(现镇远贵盖)、中秉(现施秉江元哨)、下秉(现施秉胜秉)和廖洞(六合)、冰洞、景洞(现台江井洞塘)六个村寨——古称“三秉三洞”,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土匪,“六合”因此得名。民国时期,六合曾设六合乡,解放后沿民国也设为乡。1966年设清江公社,1984年恢复六合乡。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则成为村了。
车到六合,我对这里的一切陌生了很多。底矮的木楼大多已被砖房取代。远远看去,多少能看到几栋吊脚楼,已被砖房挤压得喘不过气来。幸好那橦曾作为乡政府办公楼的三层砖木结构房还在,让我还多少感到几分的亲热。上楼去瞧瞧,里面住着许多的人家,而且显得十分的乱。我不好再上去,生怕别人误将自己为盗贼。
那时我在这里的时候,住在临江岸边的的一幢木楼里。那是一幢吊脚楼,上下两层。我就居住在楼上。当河风吹来时,我还感觉到这木楼的响动。开始时是有点害怕的,住久了也习惯了。木楼的下面是河畔乡场,每五天赶一场。都是自然的,没有人工开辟。鹅卵石大大小遍地铺着。售卖的东西多是农副产品,比如鸡鸭猪狗之类的,还有从县城里拉来的日常生活用品。这种乡场不同于县城里划行规类,反正能入市就行。掌握好季节,你会淘到很多的特产,比如杨梅、樱桃、花生、干鱼等等。杨梅和樱桃拿不走,我只买过花生回城过。花生那时可是紧俏食品,加上帮别人带的,回城时也还累得够呛。六合是清水江古商埠之一,开商埠于清初,至今已三百多年历史。它开创了施秉、台江、黄平等县沿清水江商业贸易先河,加强了封建时代苗疆与内地商贸的联系。
每天天刚擦亮,河岸边就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了。十多个打鱼的此时已回到了码头,他们将船停靠岸之后,用网蔸把鱼浸河里,然后回家去了。看着那些船来,想吃鱼的人便到了那里提起网蔸来看。合心了就叫渔夫来。经过几回合的讨价还价,鱼也就销完了。除了渔夫以外,码头里有洗菜的人,也有挑水的人。渡河过对岸的船来回摆动,船上不仅有人,偷懒的大小水牛和黄牛也享受着人样的待遇。不过,此次那渡船好像不在了。寻江望去,才从江上看出,那里架设了钢索吊桥。走到桥头一看,立有碑文,碑文介绍了桥梁的基本情况。这座柔性钢索吊桥是2003年至2004年建成并投人使用的。桥梁总投资93万元,该桥长204米、宽3米的。它的建成和通行,结束了几百年来当地群众过河靠渡船的历史。
http://club.gog.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8/14/155105qr1n22xq2jqc919j.jpg
渡步桥上,有恐高症的我还有几分的胆怯。而开摩托车的小伙子则从我的身边一溜而过,桥更加摇摇晃晃。我几乎想往回走的念头。从桥对岸背柴过的来的老大爷则沉着得很。他对我说,不要怕,走几次就习惯了。
早晨起来,隔江望去,六合的对岸是苍翠繁茂的大山,升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山头,六只白鹤正好从那山边掠过。六七只红嘴蓝鹊在林间穿梭着。红嘴蓝鹊是一种体态美丽的鸟,尾羽长而秀丽。它身体比较长,是鹊类中鸟体最大和尾巴最长、羽色最美的一种。因为红嘴、红脚,益显仪态庄重,雍容华贵,又有长尾蓝鹊之称。http://club.gog.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8/14/160357ruqq3mmuqcrodlm3.jpg
由于鹊尾长曳舒展,随风荡漾,起伏成波浪状,极具造型之美。偶而也从树上滑翔到地面,纵跳前进。红嘴蓝鹊是鸦族的近亲,都有荤素兼容的食性,以植物果实、种子及昆虫为食。既吃地老虎、金龟子、蝼咕、蝗虫、毛虫等严重危害庄稼作物的昆虫,也食植物的果实如柿子,种子。有时还会凶悍地侵入其他鸟类的巢内,攻击残食它们的幼雏和鸟卵。这家伙最不挑食,蛇、赖蛤蟆它都不放过。有时它叼起一条蛇从你头上飞过时,你也会惊骇不已。
从走过吊桥,回首六合村落,我真的感觉到六合真的变了,变得认不出来了。新修起来的砖房都是在三四层以上,有的还贴了白瓷砖。三十年前,这里多是住的吊脚木楼,我曾记得我去过一个姓潘的百姓家玩耍,上他家二楼时,不慎踩蹋了他家的楼梯,很不好意思。主人当然不会责怪,只是说房子是老太的老太修了的,都住五辈人了,该重修了。可现在粮食都不够吃,哪有钱修?是的,确实是这样,要不我怎么会跑到这里来扶贫。而这次我去他家时,吊脚本楼不见了,他修了一幢三层砖房。问他是不是国家扶贫之后得钱修的,回答确是否定的,是打工得的钱修的,还介绍说村子里80%以上的新房都是打工的钱修的。我感到十分的困惑和迷茫:从我作为第一批在这里扶贫开始,都近三十年了,为什么都没有把他们扶上呢?而且三十多年前就修通的公路,现在还是那么坑坑洼洼。几十年的扶贫工作,难道我们所能见到的充其量就是那座吊桥吗?
六合村是有文化历史的村,我曾记得,那中寨南边有一石桥,那是六合人去镇远、去三穗的必经之道。石桥是三块青石架设的,长四点二米、每块宽90公分。当地不产青石,这石桥肯定不是当地产的。后来问潘斌老书记,才得知道这步青石板桥来历不浅。他说这两块板是水客带来的。“水客”就是明清时候,划船到湖南一带的当地人。用现在的话就是“闯江湖”的人。这些人在那个朝代都比较富裕。他们将木头从水路运到了洪江之后,把木头卖掉,然后得到钱之后,购买银子,盐巴布匹等等回来。他们起的房子能将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吊脚楼结合起来,他们会说点汉话,还穿着马甲加长衫……寨子里的人十分羡慕这些人。有一年,这些人回到了锦屏县,他们觉得锦屏县的青石很好,于是叫人打制了两块运了回来,架设在寨子的东南角小沟之上。苗族人认,这是积公德之事。当人们看到他们有一点富足时,当地人不是忌妒,而是打心底里敬慕。于是,村子里就有“有本事就当水客去”这样的说法。
在离桥不远的地方,原立有两通碑,碑各高1.04米,宽0.69米;碑文计1057字,除前言184字较模糊,余皆完整清晰。有人叫它“抗夫碑”,也有人叫他“嘉庆晓谕碑”。碑立于清嘉庆四年(1799)。从碑文的内容来看,它是为“禁革驿站积弊”的布告。
http://club.gog.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8/14/155026wjqg6dmdj2g949m4.jpg
《嘉庆晓谕碑》有这样的记载:“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籞使总督尚书署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富为通饬,禁革驿站积弊,以肃邮传,而甦民困事。照得滇黔驿处边徼,常有京差经过,需用夫马属无多,前因办理军需,运送粮饷差务繁忙,额设夫马不敷应付,不得不□(除前言184字较模糊,余皆完整清晰——作者),谕旨饬令加意整顿,仰见圣主,保持心赤,无微不至。本都堂访悉前弊积习已深,自应急需整顿,庶可以甦民困而清邮政。除通行各府、厅、州、县严行禁革外,应有应□各条合行开列,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地方驿站官役及绅士,汉夷等知悉,嗣后凡遇差务往来,务照后开条款内可之□□□马者,照数应付。此外,不得徇情滥应。倘各衙内家人,差弁、书役仍敢似前滥索滋侵,许即拿解本官衙门,尽法重治。若有□□□□敢滥派折收,扰累百姓,或经查出或被告发,官则严行追究,役则立毙杖下。本部堂言出法随,断不宽贷,各宜□□□毋违,特示遵。”之下就是有关具体规定,如巡抚过用多少马匹,用夫多少。布政按察使,道员、知府,包括州、县衙,督抚、司道,官员升调或进京回任等等用多少马匹,用夫多少都作了具体规定。另一块碑叫《万古留名》碑,字迹几乎不清楚了,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督抚司道过往,各衙门向差家人随行仰送,名为照料,实则挑夫挑马,索取酒席场礼。”
我们知道,自从清朝政府开劈新疆六厅之后,至嘉庆年间,清水江一带已纳入了清帝国的版图,以陆路交通为主的古代便将六合作为进入苗疆的跳板,源源不断的官员都是要在六合这水路“驿站”。 而这些地方驿站官役及绅士,汉夷等借“差务”往来之机,“滥索滋侵”,害得当地民众民不聊生。为了巩固边疆,当时的官员才出了这晓谕“告示”, 以此“禁革驿站积弊,以肃邮传,而甦民困事”。至于这个《嘉庆晓谕碑》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那只不过是“刻在石头上的空话”而已。否则,就不会出现“六合”之名,也就不会出现咸同年间当地陈老七组织苗民反抗压迫和剥削之义举。
下寨,是六合村的一个自然寨,它因地处六合会的下方,因此称为下寨。下寨有一口井,位于寨边的山崖之下,泉水四季从岩夹缝里流出,从不干涸。这在这口水井之上,常年有四只小蛇出没,颜色有红、黄、黑和青四种,轮流出现在泉口处,卷曲盘绕着。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色了,它们已经被神化了的“圣物”。人们为了它们还专门修起了小庙,并设香案、烛台加以祀奉。当地苗人将这几条蛇叫着“告雄”,也就是麻公。据说它能起到祛病消灾,保佑平安的作用。每当逢年过节时,人们都会拿着祭品来祭拜它们。话说,清朝年间,六合的龙船到平寨参加活动,回到铜鼓塘时,突然天上起云,雷公活闪,浪潮四涌,龙船在江中无法定向,马上就有翻船的危险,执掌船头的舵手仰天大呼:告雄救救我们!告雄救救我们!几声呼唤之后,突然天气转晴,风平浪静。大家躲过了劫难。从此当地人更加坚信了告雄的作用。村里人凡有不顺之事,都是要去祭拜。现在那几条蛇至今还活着,而且已活了几百年的历史了。
http://club.gog.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8/14/155145pncisums4huz4snx.jpg
1934年9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一万多人路过这里。发生过“还子弹钱”的故事。因红军到来时是晚上,当地百姓以为是土匪抢寨而交战,天亮后双方交涉百姓清楚是“共家”(当地百姓叫红军为“共家”),不打苗家兄弟。红军走时,拿出一百大洋给交战的苗民,说是还消耗子弹钱。这故事传成了一段佳话。
六合村节日文化保护完好。十三年一度的藏鼓节、正月姑妈节、二月十五姊妹节,三月九根节、五月二十七独木龙舟节、六月吃新米节、六月黑糯米饭节、七月十三南瓜节、九月新糍粑节等。有的节日还在我们黔东南是唯一性的,比如九根节、南瓜节、黑糯米饭节等,很有研究价值。作为清水江一带的独木龙舟节,这里还举办一些迎送活动,也就是礼仪,这在其它村寨子所没有的。又如藏鼓节(有的地方叫译为鼓藏节,与苗语语义有左),每缝庚寅年都要举办一次藏鼓节活动。这里的鼓头不是选择最有威望的人担当,而是选择家境贫寒或不生男孩的人家来担当,体现村民平等和谐,同时也希望这种家庭来年有好运,过上好的生活。
记忆中的六合是美丽的,现实中的六合同样美丽。
http://club.gog.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8/14/155226vpmzujvp4ox8c1vy.jpg
二0一四年八月十三日于偏桥古镇
作者:贵州省施秉县苗学会 吴安明(紫夏)
邮箱:wam520s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