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岁月就像挂在我的房间里的一串风铃,也像在两座山之间飘然飞去的蜂鸟一样,总要留下余音和余影。四十年后的我常常站在四十年前的山头上静静地听那串风铃的余音,遥望上空那只蜂鸟飞过的余影。那些余音和余影现在已化作一篇篇我的《知青岁月》回忆,有的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有的已出版,有的还躺在我的草稿箱里,有的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题记——
北大荒的回忆(一)—— 三姐妹赴北大荒
文/名门淑媛
往事如烟思万千......
一九六八十二月二十二日,MZX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最高指示。
在四十多年前那场空前绝后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中,我的家也是数百万家庭中的其中之一,我和二个姐姐也是那场大迁徒中的一员。尤其是我们这一届在中学里没有学到什么文化知识,却被冠以“知识青年”的可怜“小六九”们也和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被载入这场上山下乡的滚滚历史洪流之中。我们告别了父母、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家乡,奔赴到全国各地的农村或边疆,开始了一种与城镇完全不同的生活。
六八年六月,六六届初中毕业,十九岁的二姐淑敏在北京九十六中学任班长,她放弃了能够进北京工厂或到三线工厂的机会,自愿报名从北京下乡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五团(七星农场)四十九连。她在那里先后任连队文书、猪倌、农工等工作。大返城时,她因和当地职工结婚而永远的留在了北大荒。后来她先后任教师、工会主席、连队党支部书记,富锦市人大代表直至退休。
六八年七月,六七届初中毕业,十七岁的三姐淑香本应到山西插队。为了姐妹相互有个照顾,也下乡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五团(七星农场)。她先后任农工、武装连“二八车”驾驶员、营部加油员,直至一九七九年返回北京。当年听邻居讲,我们去车站送别三姐时,六十一岁的老爸在家里老泪纵横,痛苦流涕。两个爱女不到一个月,相继离京赴疆的痛苦,让他欲罢不能。
六九年九月十日,家中最小的女儿,六九届初中毕业还不满十六周岁的我也登上了北去的列车,离开了亲爱的老爸和老妈,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和同窗好友,离开了家乡首都北京。九月十二日,我和部分同班同学在福利屯火车站被宣布分配至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五团(现七星农场)七十四连。一个多月后,我调入了二姐淑敏所在的四十九连。
六九年夏天,刚从北京近郊学农归来的我们,突然得到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将按时分配工作的消息。我们的去向不是传说中的北京,而是内蒙、黑龙江和云南等边疆。不久,学校就开始了“六九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上山下乡全面总动员。紧接着,班主任杨老师来我家中走访。班主任和爸爸的一段对话,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杨老师坐在我家的院子里,他向爸爸介绍了“六九届初中毕业生一个不留北京,都要去边疆”的大致分配去向。爸爸焦急地问:“我们家去年已经走了两个女儿,我现在六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大好,能不能留下小女儿照顾我们?”,“她不是还有二哥哥一个姐吗!”,戴着高度近视镜,一脸书生气的班主任杨老师回答了爸爸的问话。爸爸又问:“她哥哥姐姐都结婚有孩子,单过了。小女儿上学早,才十五岁多,还不懂事,走那么远,我们家长不放心啊!”“今年六九届毕业分配政策就是一锅端,好在不是插队,可以挣工资。至于去黑龙江还是内蒙兵团,你们可自己选择。国家今年对六九届毕业生的工作分配政策就是一个不留,我们学校也没有办法......不走也不能分配呀!”杨老师扶了扶眼镜,回答了爸爸提出的问题。
已送走两个姐姐的爸爸和妈妈,期待才十五岁多的我留在身边的愿望彻底破灭了。他们明白,谁也阻挡不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大趋势和大潮流”。那年那月,天真、幼稚、无忧无虑的我,并不懂得离开亲爱的爹娘等待我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我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那年那月,年过花甲的老爸和老妈,在一年的时间里相继把三位心爱的女儿,送到了远离北京四千里地之外的北大荒。他们的心在流泪,他们开始了漫长的思念和心的煎熬,他们不知道何时才能与心爱的三位女儿欢聚一堂啊!

P1:二姐淑敏和二嫂、大嫂别于北京站

P2:二姐淑敏和大哥、二哥别于北京站

P3:三姐淑香和大哥、二哥别于北京站

P4: 三姐淑香和二哥别于北京站
P5:三姐淑香和大嫂、大姐、我别于北京站

P6:我和同班同学别于校园

P7:去北大荒、内蒙兵团和回乡的同学别于校园

P8:同班同学分别留影

P9:珠市口东大街甲33号大院的几位发小留影,还有几位大的发小都下乡了
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作为一千七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员,从提起笔准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那段历史开始,所有的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尤其是那一段刻骨铭心几十年的伤心永别,是埋在我心底多年,不愿意也不敢触碰的伤疤。我希望,通过回忆能够得到释放,我也希望,我的回忆不要伤害到任何人。
淑媛
初
稿:2009年5月25日夜天津
修改稿:2010年1月17日
北京

博友留言选编
工兵: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泪水苦咽,欢笑掩面,其中苦乐,苍天可见!
云之魂魄:祝朋友快乐,你家一下子就走了三个,不知道那场运动中最多的一家
走了几个?
回复:我家周围一家走两个,三个的不少。
陈年往事:时代的标志,青春的再现。我家也是一下子走了三个孩子,上山下乡波及千家万户。
道法自然:珍藏的记忆,那是用心和泪谱写的壮丽诗篇!转眼40年,......此刻,我们应该开始尽享受人生的快乐!
feikao:看了你的照片,想起1968年7月我离开北京赴北大荒时的照片,很多相似之处。只是那时比我们小四五岁的你们显得更幼稚单纯。
老孟had:我和你二姐一届,小她一岁。去了青海三线。大弟和你一届去了内蒙
兵团。
回复:孟姐姐您好,我们连队这样的家庭不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