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种业寒冬农业产业链大数据价值创造 |
分类: 种业观点 |
中国的种业从2003年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经历了十年左右的高增长和高利润期之后,从2014年起开始步入“种业寒冬”,这似乎是种子行业的共识。业内已经有多位“大咖”就此问题从各自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笔者甚为认同,这里不再赘述。
笔者仅从行业之外来谈此问题,以便扬长避短。以笔者之见,其实“种业寒冬”单单是种业的问题,而是中国农业的整体问题,因为:
1.
2.
3.
4.
5.
6.
在此形势之下,“种业寒冬”是必然的,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
Ø
Ø
2.
Ø
Ø
3.
Ø
Ø
Ø
以笔者之见,种业的出路不一定要在种业内部找到,我们不妨回归农业的本质:
1.
2.
3.
种业走出“寒冬”的前提是助力农业走出寒冬,离开了农业的发展,种业的发展就是无本之木。
种业的问题不能在种业内部解决,而必须从为客户和下游产业创造价值找答案。
种业在数量上是定和游戏,但价值上是无限的开放空间,因为农业产业和消费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做种业不是下“军棋”,“品种至上”笔者历来就不认同。正如战争的成败主要也不取决于一两件先进的武器。
郑单958的成功是高密度和广适性品种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但营销上乏善可陈;先玉335的成功是在产量、品质和种子质量基础上,单粒播种模式和价值营销的成功。
配套技术,解决方案,全程服务,农产品销售和金融服务对农户都是更有价值的
根据笔者的调查,当前农民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五大问题,由浅入深依次是:
1.
2.
3.
4.
5.
我们种业能够帮助农业和农民解决以上什么问题?如果不能帮助解决以上问题,种业凭什么会独自走出“寒冬”?
笔者没有灵丹妙药,但在这里给大家编一个段子,请大家自行体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