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现代农业效率效益产量边际效益 |
分类: 三农话题 |
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技术水平和组织方式不同,但是在其各个主要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却是相似的。
在传统农业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唯一目标都是追求农作物产量的最大化。由于当时的农业的产量水平受到技术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食物短缺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因此,不计成本地追求产量的最大化是人们唯一的选择,也是农业生产活动最主要的驱动力。
但是进入现代农业之后,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化肥和农药技术的普遍使用,农业机械使用和普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全球农业生产能力和总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达到了总体的平衡。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驱动力不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而逐步演变为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局部的食物的短缺更多是由于不平衡的发展和分配机制造成的,而不是由于供应总量的减少。因而,农业生产活动主要目的也就从追求高产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以及与其它经济领域里投资和经营活动的比较效益。
从欧美国家的农机技术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农业即不是只着眼于农作物的产量,也不是考虑中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更注重农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生物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等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人类在满足自身数量需求的前提下,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品质的有良性、食物的多样性、个性化定制和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
基于以上的规律,要提升和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水平就应该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基础上下工夫,而不只是单纯住产量或者是“X连增”。
要解决农民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的问题,除了制度和政策的因素,就必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价值四个方面考虑问题:
1.
2.
3.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效益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只要投资农业和从事农业生产能够获得与从事其它行业相匹配的收入机会和社会地位,农业的产量水平和技术水平就会有保障,而且会事半功倍。否则过于强调产量的因素和忽略的经济因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会受到根本性的制约。
总之,在现代社会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提升技术水平,更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产量或者高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只有通过农业生产和投资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够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和投资农业的动力,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