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德国掠影一
标签:
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默克尔 |
分类: 随笔/日记 |
慕尼黑
慕尼黑,一座谜一样的城市。它融合了古典与浪漫,单纯与复杂,发达与传统,进步与保守,历史与文化,经济与环境的城市。
慕尼黑是德国的经济重镇,是巴伐利亚州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德国的许多著名企业的总部就坐落在这里。其中最著名的如宝马、西门子、安联保险、慕尼黑再保险(Munich Rue)、MAN AG(卡车制造)等。尽管如此,慕尼黑和周边地区的市政规划、交通管理和环境保护比较到位,避免了世界许多大城市管理混乱、交通拥塞的通病。
巴伐利亚是德国一个比较保守的州,作为其首府的慕尼黑,人们的生活则具有传统保守和现代开放的两面性。巴伐利亚州是基督教社会党(CSU)的大本营,慕尼黑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占优势。基督教社会党与德国基督教民主党(CDU)长期结成政治联盟。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就是这一联盟的党魁,这个原来“东德”走出来的女人以其自身的能力,在强悍的德国男人的政坛上争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并从2005年以来执政至今。
啤酒也成为慕尼黑的文化主题和标志。慕尼黑有世界上最早的啤酒厂、第一所啤酒大学、世界最大的啤酒吧,人均饮用啤酒量也是世界第一。如果说慕尼黑人的脑袋里面装的是哲学的话,那么他们的肚子里面盛的就是啤酒了。
慕尼黑在历史上也是希特勒纳粹党徒发迹之地。希特勒曾在这里建立最初的法西斯武装冲锋队和党卫军,成立国社党,搞过“啤酒馆政变”。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也是在这里谈判和签署的。但同时,慕尼黑也是德国国内反抗纳粹势力的中心地之一。现如今的“自由慕尼黑人广场”就是以慕尼黑大学中的地下反抗组织“白玫瑰”而命名的。
希特勒上台前后经常发表演说的广场
在西方盛产各种笑话的世界,巴伐利亚人在许多德国人的口中是被讽刺的对象 – 这多少有些像我国其它地方喜讽刺上海人一样 - 透着“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境。一个著名的笑话是:雅利安人在向南移民的途中,在河边竖起了一块牌子,“此次移民到此为界”。结果识字的德国人都停止了脚步,不识字的德国人则纷纷过了河,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巴伐利亚人。
类似的笑话还有英国人讽刺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英国人认为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没有文化,是“罪犯”的后代。但是正是这些看似没有文化和教养的后代,因为没有背上沉重的制度的枷锁和历史包袱,创造出了更有活力的新兴的经济体。
德国的整体创新能力虽然落后于美国,但是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可靠的产品质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全面和扎实的教育体系,理性和务实的文化传统,透明和民主的政治制度,都让德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中独树一帜,长盛不衰。
在我的印象中,英国像一个落魄“智叟”,怀念祖上逝去的光荣,工于谋略而体力不济。时常会挑唆有勇无谋的美国小弟出头。英国不但盛产足球流氓,也不乏政治流氓;美国就是一个的肌肉男和蛮横的愣头青,因为四肢发育过快常常无意踢坏邻居家的花盆却不以为然,又因为膀大腰圆而无需更有深度的谋略,卖“大力丸”式的思维简单而直接,一眼半即可以看透;德国则像一个木呐和质朴大叔,不苟言笑,低调务实,慎于言而长于行,凡是强调理性和逻辑,行事张驰有节,进退有度。在东西方的阵营的对垒中,德国一直秉持相对温和、稳健而务实的立场。这对于世界格局的“维稳”贡献良多。
宝马汽车总部边上的汽车展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