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世界文化遗产君士坦丁奥斯曼帝国 |
分类: 随笔/日记 |
伊斯坦布尔,一个对于基督教、东正教与穆斯林教义都有着重大意义地方,一个先后成为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首都的城市,一个在农耕文明无足轻重、但在海洋文明和当今世界政治与军事版图却尽显其能的战略要地,一个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与融合的交汇地,一个历史的辉煌与现实发展滞后纠结的地方。
当君士坦丁大帝统一了庞大的处于分裂状态中的罗马帝国之后,先后颁布了“米兰诏书”,结束了对基督教的迫害,并宣布将现今的伊斯坦布尔(曾被命名为君士坦丁堡)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他让世界历史的发展永远改变了流向。
托普卡匹皇宫的议政厅
伊斯坦布尔坐落在马尔马拉的高原地区。此地的小气候与土壤并不特别适于农业的耕作。尽管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竭尽所能,也没有把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延展多少。它不是农耕文化的摇篮,却是海上贸易和军事扩张的战略要地。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波斯帝国的君主大流士就认识了伊斯坦布尔的军事价值。正是这位并不被我们熟知的古代波斯帝国的伟大的君主,在公元前五世纪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君士坦丁是古罗马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他武力统一了处于分裂中的罗马帝国之后,继续东进扩张帝国的版图及其化治成为他的梦想之一。因此他将罗马帝国的首都迁移至了帝国东进战略的最前沿的拜占庭,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君士坦丁。但是地理的障碍、文明的冲突和过于庞大的疆域让他出师未捷,只留下这个罗马帝国最耀眼的“新星”城市。
从托普卡匹皇宫远眺博斯普鲁斯海峡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逝世,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罗马帝国从此分裂为东、西罗马两个帝国,伊斯坦布尔位于罗马帝国的最东端。最后在它的庇护下,在西罗马帝国在北方蛮族的入侵下灭亡之后,使得罗马帝国的荣耀又苟延残喘了近千年。虽然如此,东罗马帝国再也无力承担开疆扩土、续写西方文明及改变世界政治的历史重任,总让我们多少会把它与中国南宋的偏安一隅相提并论。
伊斯坦布尔所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守黑海与爱琴海、地中海连接的要道,海峡全长约30公里,最宽处为3.6公里,最窄处仅仅708米,最深处为120米,最浅处只有27.5米,是海运与军事的咽喉要道。我国从乌克兰购买的“辽宁号”就是在付出了高额的买路钱之后,被从这里拖向了大连港的。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夕照
40年之前建成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横跨欧亚大陆,是当今世界上作用最重要的桥梁之一。正因为这座大桥连接了欧亚大陆,每年一度跨越这座大桥的伊斯坦布尔马拉松比赛,就成为吸引各国运动员参赛的最大的亮点。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峡之一。与亚美尼亚民族的历史纠结,与希腊的持续冲突,与库尔德民族的现实冲突,都为这个国家带来不确定的因素,也考验着这一国家政治家的历史观和处理现实的包袱政治智慧。
但在这之后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选边站错了队,作为战败国奥斯曼苟延残喘的帝国土崩瓦解,土耳其从此开始进入共和制的顶层改革。凯末尔成为第一任总统。奥斯曼的苏丹制和哈里发制被取消,土耳其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凯末尔从根本上改革了土耳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他提倡一种新的民族认同思想,使土耳其社会非宗教化,降低伊斯兰教的主导地位,并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书写土耳其语。
因为出差顺路,在伊斯坦布尔做了近30个小时的停留,也算是对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魅力城市有了一点点感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