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记四:美国玉米大豆年会

标签:
种业美国种业年会论坛农业杂谈 |
分类: 种业观点 |
中美种业论坛
美国是世界玉米和大豆最大的生产国,也是相关技术最领先的国家,因此,美国的玉米大豆种业年会一定会吸引世界各地相关产业最集中的目光。
大概是因为参展厂商众多、参展的许多机械体积硕大,交通的便利性以及组织协调等问题,即便是在美国也并不是有很多城市和酒店更适合承载这样的展会,所以芝加哥市中心的“丽晶酒店”就成为美国玉米大豆年会和展会的永久举办地 - 它在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举办。
今年是该协会的第67届年会。由于今年有中国种业代表团30多家企业、近60名代表的到访,“中国种子协会”(CNSA)与“美国种贸协”(ASTA)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同期举办“中美种业论坛”。
由于气温变化和旅途劳顿,我从周六开始发烧。在服了几片药、喝了大量咖啡壶烧的开水和强制卧床后,周一又开始抖擞精神。
论坛以圆桌的形式举行。中美双方种子行业的100多名代表“三”字对“三”字排开,相对而坐,阵容颇为齐整。美国种贸协的轮值主席、秘书长、三大公司的代表,中小公司的代表企业等60多人与中方的近60名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
在中美种业论坛上,中方报告的内容有:
-
-
-
-

在中美种业论坛上向大会报告
美方发言的有:
-
-
-
所有的PPT报告各具特色,我更欣赏康泰斯公司的介绍,因为除了概况、统计数字等介绍外,还有不少分析和预测。其报告立论明确,逻辑清晰,衔接有度,界面也比较漂亮,显示出了有实力的咨询公司的不一般的功底。
与会双方的代表都就对方的报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提出各种问题,会议的组织者不得不频频截住无穷无尽的提问,以保持会议的进程。
在报告之后,中美双方种子公司的代表上台也纷纷上台表态一番,希望以后能够参与到中美种业的合作之中,为本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会后,中美双方的种子协会还签署了已经准备好的加强今后合作的“备忘录”,这也是此次访美的具体成果之一。
但是这一成果是否能够落到实处还要看后续的跟进工作。
年会及展会
由于美国的行业协会纯粹是民间组织,其年会没有中国特色的隆重的开幕式,没有领导讲话和作报告,没有硕大的展台和红地毯,也没有彩旗飘飘和锣鼓喧天。其开幕式就是在报到的当晚,在赞助公司的展台边举行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简单的酒会。说酒会应该是高估了不少,因为只有各种冷饮和啤酒,还有简单的小点心。
年会的开幕式是展台边的“冷饮会”,木有领导人的出席、讲话和重要指示
-
-
-
-
-
-
参展厂商门类齐全,但展会的规模并不是很大,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的种业集中度高,参展的公司数量有限;第二,相关的专业分工强,并不是什么小公司都可以从中混吃混喝;第三,重实效不重声势。
人生何处不相逢
在美国玉米大豆年会上,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们包括:
-
-
-
正是这种行业内的人才的流动带来了与管理经验与技术的交流,也带动了行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