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升级张掖种业经济,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2-08-24 23:28:27)
标签:

种业

农业

河西走廊

张掖

产业效率

分类: 种业观点

中国是世界人口和农业大国,粮食的自给自足是关系到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战略能否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种业是农业的核心和芯片产业,它不仅关系是粮食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而且关系到6亿以农作物种植为基本收入来源的农民的收入,是关系到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和未来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

 

甘肃河西走廊是中国种子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它位于祁连山北麓,合黎山以南,黄河以西,走向从东南向西北长约1000公里,宽度仅数十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河西走廊地区年降雨稀少,但人工灌溉条件优越,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轻微,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干物质积累丰富,产品品质优异。河西走廊时是中国玉米、蔬菜和花卉种子生产最集中的地区,它与南美洲的智利并称为世界上两个得天独厚的最适宜制种的理想地区之一。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它东邻武威、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自治区接壤,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张掖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汉武帝时期设“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的中心地带,适宜制种面积达到100万亩,本地农户具有多年的制种经验。在本地区集中了数十家专门从事制种生产的种子企业,常年玉米制种产量约占全国用种量的三分之一,是中国种子产业的核心区域。除中国的主要玉米专业公司外,孟山都、先锋和先正达等跨国公司也纷纷在张掖地区落户。在保障中国种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战略上,张掖地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和核心地位。

 

然而,由于中国农业和种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中国种业在各个环节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中国种业和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在种子生产和加工环节上,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集中度低,张掖目前正式注册种子公司有数十家,其中多数公司都是没有研发能力,没有后期加工能力,没有市场营销网络和能力,以及没有自有品种和品牌的“代繁”、“代制”的中小公司。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规模效益和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对于产品和市场缺乏影响力和主导权,与张掖的在全国、以致在世界的制种产业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

 

第二,田间生产粗放,管理水平落后。与中国其它地区一样,张掖地区农户众多,制种基地广而分散,农户对于生产质量认识有限,田间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和严格执行的操作流程这样从田间生产的源头上就无法保证高质量的种子的稳定供应;

 

第三,后期加工手段落后。张掖地区的绝大多数公司在果穗收获之后仍然采用原始的自然晾晒法进行干燥,然后经过简单的粗加工手段处理种子。在气候异常的今天,这种原始方式抵御阴雨、早霜等常见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很低,并且缺乏通过种子的精选、分级河包衣包装二次提升种子质量和价值的能力;

 

第四,技术标准落后,产业效率低。中国国家种子质量标准还是多年前制定的标准,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标准和实际水准,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的需求,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极具价值的资源;

 

第五,综合管理水平落后,产业价值难以体现。种业是农业生产的“芯片”产业,同时,由于种业的种子生产和产品的市场表现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不可控因素多,所以种业也是高风险的产业。但是中国的种业市场开放较晚,行业内人士对于种业的高风险产业的认识和操作经验不足,综合管理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低,产业效率和价值不高,严重制约了种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升级,因而也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要想提升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提升中国种业产业效率和核心竞争力;要想提升中国种业产业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首先从中国的河西走廊、特别是张掖入手,通过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的理念、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中国种业最核心产区种业的生产水平和产业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供种能力,提升种子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要达成这一目标,以本人之见,张掖地区政府和本地区产业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农业必须科技创新和种业先行的观念,把发展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种业的发展与否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社会稳定和国家战略安全的问题。所以,国家、甘肃省和张掖地区都应不遗余力关注和支持张掖地区种业事业,为种业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最有利的空间;

 

第二,破除传统的农业和种业从业人员的粗放式管理和靠天吃饭的固有思维模式,必须从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引进现代化生产加工设备,学习和引进现代化精细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来重新认识和构建种子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价值。具体措施应包括:

 

a) 田间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数据化。管理职责以及数据记录追踪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农户和每一块田地,使得田间生产从“不可控”得转变为“可控”;

 

b) 机械化去雄设备、雄性不育技术和机械化收获设备的引进和广泛应用,提升技术标准和产业效率;

 

c) 吸引必要的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提升产业资本金的投资强度,为提升产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提供资金保障;

 

d) 果穗烘干设备和技术的掌握和普遍应用,加强干预自然生产过程的能力,提升抗风险能力和高质量种子的供种能力;

 

e) 高标准的种子风筛选、比重选、包衣和包装设备的应用和普及,通过二次加工,提升种子质量和市场价值;

 

f) 提升种子综合质量标准,满足单粒播种技术的质量要求,促进产业的升级,以现有的耕地和光热资源,创造更大的产业和社会价值;

 

第三,规范本地区所有种子企业的商业行为,跟踪、监督和服务企业的生产的全过程,跟进和落实企业与农户的签约的履约率,促进和提升企业行为规范和诚信度,杜绝对于农户不负责任的短视和投机行为,把做强做大、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本地区长期发展战略;

 

第四,制定指导性政策和措施,支持本地区企业引进高水平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产业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产业升级;

 

第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坚决打击“掏地沟”、套牌、侵权等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维护行业的正常竞争秩序,保护在本地长期投资发展的企业,同时保护张掖作为中国最好种子产业基地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第六,促进和加强公立和中立的第三方检测和服务机构的建设,产品质量和真实性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果,引导和规范产业的发展,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七,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种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植的产业在税收方面享有优惠,张掖地区自然生产条件虽然得天独厚,但也会限制张掖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张掖地区在为中国的种业发展和农业的发展以及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的同时,国家财政应该考虑给张掖地区一定的政策和资金补偿。

 

张掖作为中国种业最核心的产区,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任何提升都将极大地示范和影响中国种子产业的未来的发展,也将对中国农业的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为张掖“绿洲农业论坛”而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