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羽联有违奥运精神

(2012-08-03 23:15:36)
标签:

奥运会

国际羽联

让球

制度设计

觉悟

职业道德

奥运精神

杂谈

分类: 时事点评

在奥运会上刚刚发生的羽毛球队员的“让球风波”之后,在奥委会、国际羽联和各国媒体口诛笔伐批评这些运动员的“体育道德”问题的时候,我同情这些“受害”的运动员,并更要谴责赛事制度设计的重大缺陷和国际羽联的推卸责任的行为。

 

作为看客,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批评羽毛球运动员的“让球”打得很难看,观众很受伤,有违职业道德等等…。那么在其它运动中,在球队在已经赢定的情况下,并不奋力出击扩大比分差距,而采取保守策略算不算“让球”或有违职业道德?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让替补队员出场打完垃圾时间算不算有损体育道德?这中间的界限又在哪里?

 

制定合理战略、出奇制胜本身就是竞技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运动员在某些场次保留一些实力、迷惑竞争对手也是常用的战术,我们其实早已见怪不怪了,用不到今天大家忽然都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并不是“傻、大、黑、粗”的比拼,而是智慧和能力的全面较量。

 

如果某一两个运动员之间出现让球事件,我们可以谴责运动员的觉悟或者道德水准;但是,如果一次比赛中出现了大面积的运动员的“让球”事件,就绝对是赛制的问题。世界羽联秘书长托马斯·伦丁在事后的各种辩解不仅十分无力,而且不能从自身工作的失误找原因,而一味责罚运动员,实在是推卸责任和有失公允的行为,其本身就违背公平和公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承载着人类最美好的希望,公平、公正、公开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但是无可否认,现代奥运已然处处弥漫了金钱的气息,各种赞助、冠名、转播权已然成为支撑今天各项体育赛事和奥运盛会的支柱。在奥委会的傲慢的委员们享受着本不该他们所享有的荣誉和各种商业运作所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他们有责任设计出更加公平和合理的赛事制度。如果奥运会赛事制度的设计不能体现公平的意义,我们如何要求个体的运动员在多年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和苦难之后,依靠觉悟去牺牲更大的目标、丢弃可能到手的金牌以及抛弃金牌背后的商业利益而打一场眼前的漂亮的比赛?

 

奥林匹克运动如同一个社会,它的高效运行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有效的约束机制上,而不能够单纯依赖个人的觉悟高低。

 

背景

 

国际羽联于8月1日决定,取消四对组合参加女双比赛的资格。国际羽联秘书长托马斯·伦丁解释道:“相信看过那两场比赛的观众都会认同我们的处罚决定。我们很慎重,因为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取消比赛资格。许多年轻队员训练很多年,才得到这个机会。但考虑到她们的行为让人无法接受,所以世界羽联纪律委员一致认为,他们应该受到惩罚。”

 

  在这次消极比赛的风波爆发之后,中国羽毛球队认为,世界羽联采用先小组赛、后淘汰赛的新赛制是罪魁祸首。因为小组赛最后一轮,在客观上给参赛选手提供了选择比赛结果、进而选择淘汰赛对手的机会。

 

  然而伦丁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小组赛的新赛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整个四天的小组赛,除了那两场,其余都很精彩。伦丁表示,小组赛是为了让弱旅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是像淘汰赛那样通常只打一场就回家。新赛制得到许多选手的好评。

 

  伦丁还表示:“在世界羽联制定这一新赛制时,已经尽量减少了选手操纵比赛的可能性。”但由于在小组赛结束后没有重新进行抽签,还是给选手留下了选择对手的机会。伦丁说:“世界羽联将在奥运会结束后,花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来对奥运新赛制进行全面评估。”  对于选手在场上消极比赛,伦丁显得很无奈:“奥林匹克精神和世界羽联的章程都明确规定,选手应该力争每一场比赛的胜利,对于故意输球,我们完全不能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