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播之后的故事

标签:
环球企业家腾讯财经访谈转播故事农民种子杂谈 |
分类: 三农话题 |
结束了第一次接受“腾讯财经”和“环球企业家”的网络直播采访,大家都感到松了一口气。
直播比不得录播,没有时间修改、补拍、剪辑,任何瑕疵都会让观众一览无余。当然它也会更真实,更有挑战性。也比较符合我的个性。
好在提问的内容大都是公司日常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回答起来驾轻就熟。除了事后被提醒“镜头感还略差一些”外,似乎没有什么大的纰漏。
结束演播正好是吃晚饭的时间,公司的工作人员和请来的客人自然要放松一下两天来紧绷的神经。虽然,客人还要在饭后赶火车各奔东西,吃饭的时间没有多少,但席间仍然缺少不了白酒。
三杯酒下肚,来自黑龙江五常县的农民刘大爷站起来对全桌人说,他上一次来北京还是在1986年。他这次来能来北京心情特别激动,为了表达他的激动和感激之情,他在家里动身前就写好了一首词,想给大家念念。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格子纸,便给大家读了起来。
【刘大爷的“西江月”】
我现在将他写的这首词抄录于此:
西江月
“先锋良种一枝花,高产增收乐万家”
全球种业竞争激烈,
大陆劣种淘汰空前。
先玉335种了两年,
高产让我刮目相看。
去年我种一垧,
秋后12吨的产量可观。
大旱之年获高产,
每斤还多挣了三分钱。
先锋良种可种,
增收全家喜欢。
早种这籽该多好?
可惜中美合资联营太晚。
今年扩种两垧,
可望秋后垧产三万。
手捏把拿心有数,
神奇的良种定能让奇迹在牛年的秋天出现。
刘大爷的词获得了满堂喝彩。别看他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他可是乡里远近闻名的“农民秀才”。虽然他的词并不能严格地和上词牌的阕、字、辙、韵,但它的词透出的乡土气息和真情却是难能可贵的。
我夸他的文采好,他很是得意。情不自禁又多喝了几杯,酒后刘大爷的话就越来越多。
夸着夸着公司就开始批评公司了。种子不够买的,让他好失望。今年他自己动手早,已经买够了种子,可是他儿子的那一垧地的种子还没有着落。说什么,他也要把我们带到演播室的那一袋做对比的种子带回去。他说“你种子多贵咱也得买,咱不差钱儿”,说着就从兜里往外掏钱。
好说歹说,才算把刘大爷这边安抚住了。
山西的白总跟我们讲了另外一件事。前两天公司的产品在山西断货了,山西忻州的一位零售商找到的忻州的经销商常经理说,给农民供不上农民需要的种子他感觉对不起乡亲。他宁肯不赚钱、倒贴钱也要给农民供上种子。说着他就给常经理跪下了。
常经理跟白总讲,仅仅在忻州就缺货三十万袋,无论如何也要帮助调剂三万袋种子。白总对我们讲,别说三万袋,就是三千袋也没有。现在全省都断货了,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接着白总就问我们是不是能帮助他从别的省份调剂一部分。
听到这里,我的心情非常沉重。现在每个省的情形都差不多。每年为了“抢货”,公司各个地区的销售经理们争得面红耳赤。
我们一直努力扩大生产。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一年只有一次机会),我们没有能力生产更多的种子满足农民的需求,实在于心有愧。
如果像民谚所说的“牛马年,好种田”,则我们能够期望今年的农民能有个好收成,公司的种子生产也能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好进一步满足来年农民们的需要。
来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