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种子质量”的浅见

(2009-01-31 11:20:22)
标签:

种子质量

行业标准

企业责任

农民利益

杂谈

分类: 种业观点

 

我想,从事任何行业的人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就本人对于种子行业的观察,似乎行业内的很多人在产品质量的认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误区。

 

追求产品质量的目的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口号叫做“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这句话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对于这句话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我们追求产品质量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达标”还是追求“超越”? 是为了企业的生存“生存”还是真正关注“客户的利益” 是为了“免责”还是“进一步发展”?

 

在目前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和现行体制的制约下,大多数的种子公司和产业界的同行们恐怕更多的是关心如何“达标”、不出事,以及出事之后如何“免责”,而没有把最终客户 农民的真正需求放在第一位(请恕我不敬)。

 

正是由于不正确的指导思想大行其道中国种子产业行业质量标准低下目前种子国家发芽率一项标准仅为85% 15%的残次品率的产品为合格产品。这一低标准对于企业缺乏约束力,企业对于最终用 农民缺乏负责任精神。这样也形成了大量低质量产品长期合法占据种业市场的局面

 

在这样一种质量体系下,企业缺乏进取心,急功近利、得过且过;企业的发展只能是在原有水平上重复,产业化发展原地踏步。这样也导致我国的种子产业无法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如何认识产品的质量

 

目前中国国家种子质量标准对于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净度和含水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可以说,这个标准是一个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的质量标准,远远不能够满足种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再以种子的发芽率一项为例前中国国家标准是85%而先锋公司的企业标准是95%先锋公司的标准比我国的国家标准高多少?它不仅仅是比国家标准高出10%,而是高出了整整三倍。因为用户真正的关注点不是产品的“合格率”,而是产品的“残次品率”,即播下去的种子有多少粒不能够发芽

 

作为一个企业要如果不能够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消灭“残次品”,就不能够称之为企业的负责任的精神。对这一质量的认识的不同视角,既反映了企业对于最终用户的关注度,也是“精准农业”的基本出发点。

 

关于“种子质量”的浅见

 

 

种子的“发芽势”— 种子的内在质量

 

有了好的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净度和含水量等指标并不能保证种子一定能够出苗率和保苗成活率。就是说企业的所谓“合格产品”与用户最终得到的实际利益还有相当的距离。在这里,种子得“活力”或者“发芽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的我国国家标准对于种子的“发芽势”一项没有明确的规定,国际上对于这一问题也缺乏统一的衡量尺度。但国家标准没有规定并不代表企业可以忽略,因为产品的最终用户 农民最终要“以结果论英雄”。由于芽势而影响的出苗率会最终反映到农民对于该产品质量的认知和该企业在农民心目中的认可程度,它也因此会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如同做人,仅仅“不违法”或者“达标”只能算是“及格”标准,它并不应该成为一个人或者企业追求的目标,更不值得大书特书。一个企业如果不能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以满足用户的不断提升的需求为己任,企业永远只能是“利益驱动”,敷衍了事,类似“三鹿奶粉”的事件就会不断上演。

 

种子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种子生产从亲本的繁殖,繁种地块的选择,隔离区的划分,到种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后期加工的各个工序的控制,以及仓储运输过程的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有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做保证。这个体系包括管理流程的设计要合理,细致,质量关键点的控制要严格,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质量管理和个人的绩效挂钩,管理过程中的调整和应变能力等等

 

同时,种子生产的质量要有必要的投资作保证。“自然晾晒”,“靠天吃饭”的原始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必要的投资可以加强种子生产企业对于气候、环境风险的抵御能力,能够加强种子质量内在品质“发芽势”的提升,它也是保证种子质量一致性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由于种子是“活的”生命组织,它的质量过程是“不可逆”的 即种子质量在生产,加工和仓储运输过程中是一个必然的“下降的趋势”;并且一旦下降就无法恢复到以前的质量水准。这就要求种子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的全过程控制和“初始质量”要足够高

 

其实,国内的很多种子企业对于质量控制和管理都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但是在流程标准化、团队的执行力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质量是效益

 

提高产品的质量自然要增加投入,提高成本,但是它对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投资回报率却是十分划算的。

 

从短期来看,提高产品的质量能够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延长保质期,减少库存的报废率等;从中长期来看,减少用户 农户的无效投入,在用户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从长期看,它能够增加客户的信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信誉

 

    以本人愚见,要想提高种子行业整体质量水准,就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把目前的国标的发芽率一项至少提高到90%,并且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坚决淘汰一批(三分之二以上)缺乏能力、不负责任的小公司;第二,强化种子行业内的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减少行政干扰,由企业真正对其销售产品的质量和表现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才能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真正对农民的负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