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布达拉宫“三宝”
团队进宫,在布宫西门。浩荡的车队一直把我们送到西门口。到了进门的时候,才得知有许多东西不能带进宫殿,饮料、化妆品、打火机、药品等等。经过很快的安检,我们正式迈进了布宫大门。因为进了宫殿里面是不能照相的,所以,华书记带领我们选择宫墙下的一个最佳角落,左一张右一张地照起相来。
当你置身布宫的时候,停、走、俯、仰之间,你不得不佩服藏族同胞聪明的建筑本领。布达拉宫的外墙很厚很厚,普通人张开双手都量不过来,宫墙的基石深入到山石之中,石头的墙体和大山的岩石融为一体,使布宫完全与红山的自然环境契合,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相生相谐的境界,仿佛布达拉宫不是人们建造出来的,而是自然从山上生长出来的一样。
关于布宫的介绍实在太多。阳光下的布宫,有三样东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三色宝贝:“红”草、“白”土、“黑”帘子。
第一宝“红草”。顾名思义应该是红色的草,其实红草既不红也不是草,藏民叫做白玛草。有人说是西藏最名贵的植物。我觉得,最贵倒谈不上,因为冬虫夏草更贵,但最有名却不假,因为这种所谓的“草”在西藏可是权力的象征,多少年来,它只能用于修建神圣的寺院和贵族宫殿,一般老百姓是严禁使用白玛草修房屋的。(下图红色的部分就是白玛墙,白色的部分是石头墙)
白玛草其实是生长在西藏高寒地区的深山灌木,俗名怪柳枝,枝条长而少,质地坚硬不易弯曲,即使水沤雨浸也难腐烂。每年秋天,人们采来半米以上的怪柳枝,捋叶剥皮以后,涂染成赭红色,藏民叫喇嘛红。晾干后的柳枝,用牛皮绳子扎成手臂粗细的一捆一捆。然后用它做成寺庙、宫殿或达赖家眷公馆建筑的外墙或顶部的外装饰。用白玛草制成的白玛墙,一般是外墙,它里面还有石头砌就的内墙。作为外墙,白玛墙主要起到减轻墙体重量和装饰墙面美观的作用。因为白玛草采集很难,制作复杂,所以一般藏民家是用不起的,只有西藏的达赖、贵族才能用得起。我在雍布拉康和布达拉宫都看到过。红色的白玛草外墙,为雄伟的宫殿更加增添了高原的色彩和宗教的气氛,与白色的墙面和金色的宫顶,相映生辉。建筑白玛墙的传统在西藏延续了几千年,是西藏独特的建筑工艺,据说为了让白玛草的外墙和石头的内墙永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至于分离倒塌,还有许许多多的窍门在里面,留待你前去一探究竟吧。
第二宝“白”土。白土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泥土,藏民称它为“阿嘎土”,阿嘎土不仅是西藏独有的建筑材料,而且藏族同胞集体打阿嘎土的场景还是西藏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当我们走在西藏的寺院或宫殿里的时候,双脚踩着的地面会让我们感觉到既平整又柔软,既光滑又防滑,在夏日还给人凉爽的感觉。
“阿嘎”属于土石相兼的微晶灰岩,产于西藏一些半土半石的山包中,因为西藏的山几乎都是光秃秃的,高原地区不长乔木。据说是山南的“阿嘎”材料成份比例比较合理,用此材料施工后的建築面层也比较坚固、美观。
阿嘎土的打制,有一套严格、完整的工艺流程:以夯制地面为例,首先将开采来的阿嘎土块捣碎,变成颗粒状。从底层开始,先铺上大颗粒的阿嘎土,用圆形小石板拍打,边拍打边浇水,拍打结实后再铺上小颗粒的阿嘎土,继续拍打直到地面起浆。然后用清水冲洗,用卵石磨光,先涂上带黏性的榆树皮汁液,再涂上酥油,一般的场所涂个二三遍,金贵之处得涂个七八遍,其中以酥油渗透到阿嘎土里5厘米为最佳。最后用粗布磨擦,直到地表面平整如布、光洁如洗。布达拉宫所有通道和宫殿里的地面,都是这样铺就的。虽然阿嘎土的产地比白玛草多得多,但是因为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费力,所以普通藏民也用不起。在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中,我还看到小喇嘛用羊羔皮子蘸着酥油在阿嘎地面上擦拭,经过擦拭的阿嘎地面十分光亮,丝毫不亚于打过蜡的木质地板。
西藏百姓把阿嘎土视为宝物,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阿嘎不是石头,阿嘎不是泥土,阿嘎是深山里莲花大地的精华!……确实如此,阿嘎来自大地但不是泥土,阿嘎来自大山但不是石头,阿嘎在藏族同胞的生活中只有神圣的寺庙和宫殿里才能使用。
最精彩最让人叫绝的就是在打制阿嘎土的过程中,出现了只属于藏民们的劳动号子。我此次进藏,有幸在山南的昌珠寺看到藏族姑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寺院屋顶上,边歌边舞,用长木棒打着阿嘎土,重新翻修昌珠寺的情景。姑娘们用鲜艳的头巾蒙着脸,只露出黑黑的眼睛,三五人或十几人,排成一排,进退一致,仰虚俯实,载歌载舞。随着优美的旋律和嘹亮的歌声,把劳动的艰苦和生活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第三宝“黑”帘子。
只要去过西藏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含义。过去的西藏因为交通不便,所以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他日常用品,藏族人都尽可能地取材于本土,省却长途运输之劳顿。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在藏区几乎司空见惯,因此,藏民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到处可以看见用牦牛制作的物品。居住的帐篷多用牦牛毛制成,帐篷多为黑色,冬暖夏凉,结实耐久,迁移方便。而我说的第三宝就是用牦牛毛制作而成的门帘和窗帘。布达拉宫的进门口都挂着用牦牛毛编织的门帘,据华书记介绍,这种用牦牛毛编织成的门帘,在下雨的时候会收缩,所有缝隙就会自动关闭,外面的雨水打不进来;而有阳光的时候缝隙就会自动打开,起到通风透亮的作用。怪不得,尽管拉萨的阳光灿烂得让人睁不开眼,但在布宫里面却凉爽宜人,原来是牦牛毛编制的黑门帘,阻挡着阳光。这种神奇的门帘,就像自然界中的某些花朵,下雨的时候花朵会闭合,晴朗的时候花朵会开放。因此听说这样的门帘至今都很珍贵,后来我留意一下,确实在商店里没有卖的。
(这是扎布伦寺,左上方就是黑门帘)
在布达拉宫,看见了太多的珠宝,我们一辈子看到的珠宝也不会超过在宫里看到的多;看见了太多的佛像,我们一辈子顶礼膜拜的佛像也不会超过布达拉宫的。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让我不由得不赞叹的,就是红草、白土、黑门帘,因为它们传承了西藏独特的风俗,因为它们述说了藏族自己的故事,因为它们凝结了藏民族不同凡响而又简单通俗的高超的手工工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