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源泉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 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床最早的人是我,睡觉最晚的人是我,昏昏沉沉的人是我,迷迷糊糊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这是一首孩子自嘲的校园歌曲,但是我们有些父母听不到听不进,家长还常常埋怨孩子总与自己唱反调,你说东,他偏向西,你说不要这样,他偏偏这样。本来求知与吃饭一样,是人生的乐趣,但成了孩子们无尽的痛苦。孩子一天天长大,许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小时候那种亲密的关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的矛盾和争吵。我们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不听话了。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我孩子很笨,学习上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有些家长经常指责批评孩子:“我从未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你给我再做10 道题,不做完就别想出去”、“我们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说,这次该考几分?”
、“这次考不好就别回家来见我”、“还哭!当初干什么去啦?”、“你看,小时候考不好还知道哭,现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要气死我呀?”等等话语。家长们声声指责与评批自己孩子的话语,无疑教育孩子成了难中之难,在声讨中,家长们希望这些话语激励孩子进步,是否想到这些话会对孩子心态造成多么消极的影响?
理解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源泉,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要对孩子做到欣赏优点,包容缺点,允许孩子有不完美。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但爱决不能变成溺爱!如果孩子存在在问题一定要严肃指出,不要怕孩子承受不了而轻描淡写,不要把批评变得庸俗,那样,起不到批评的效果,还不如不批评。也不要对孩子批评后,就立即安抚,要让孩子有反思的时间。特别是家庭成员要协调一致,形成对问题的统一看法,千万不要有一个人对孩子进行批评了,另外的人唱反调,这样做,轻者冲淡了批评的效果,重者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混淆是非标准,对批评不当回事,甚至养成看风使舵,投机取巧,钻空子的坏习惯。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是良好沟通。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值得记住的几句话:
1、孩子不是用来担心的,而是用来关心的。
2、孩子不是用来责骂的,而是用来理解的。
3、孩子不是用来说教的,而是用来分享的。
4、孩子不是用来考验的,而是用来分担的。
5、孩子不是用来冷落的,而是用来疼爱的。
6、孩子不是用来寄予希望的,而是他本身就是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