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行---走马观花狮子林(组图)
简单浪漫
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与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并列为苏州四大名园。清代学者俞樾赞誉狮子林“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当代园林专家童俊评述狮子林假山“盘环曲折、登降不遑,丘壑蜿转,迷似回文”。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狮子林占地16.7亩。元至正二年(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明洪武六年(1373年),73岁的大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绘《狮子林图》。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
狮子林以湖石假山众多而著称,以洞壑旋出入奇巧而取胜,素有“假山王国”的美誉。假山占地面积1153平方米,可分为四区两小片。四区为:指柏轩前的太湖石大假山、岛上的太湖石假山(简称岛山)、水池西岸的土石山(西山)与南岸的临水太湖石假山(南山)。两小片指的是花篮厅西南的太湖石假山(即小假山)与水池东南角的黄石假山(即小赤壁)。这些假山上的奇峰巨石,大小不一,各具形态,多数像狮形,也有假蟹鼋。石峰间古树交错,绿叶掩映,犹如深山老林。而石峰底下是石洞,显得处处空灵生动。石洞高下盘旋,连绵不断,具有岩壑曲折之幽,峰回路转之趣,给人以扑朔迷离、变幻无穷的美感。特别是太湖石峰,山体由太湖石架空堆叠而成,盘旋曲折的登道穿行于峰岭谷洞之间。在假山漫游,其乐无穷。忽而登上山峰,忽而翻入洞穴,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却又豁然开朗变通途;明明相向而来,忽又背道而驰,隔洞相遇,可望而不可即;看看似乎不远,走走却盘旋往复,半天也绕不出来,两个人同时进山分两路走,有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时见了人也难近身,近在眼前却不能一同行走,而眼睛一眨又是分道扬镳。
狮子林是苏州博物馆设计者贝隶铭的故居。苏州的园林大多是有厅堂,耳房,后宅,花园构成,花园里便也有亭台楼阁,还有水榭,狮子林也是一样的,但和其他园林不同,狮子林以石著称,院内的太湖石多以狮子的形象示人,各种各样的狮子千奇百态,游人们在石头摆成的石头阵中玩得不亦乐乎。贝家祠堂正中的一块匾上有顾廷龙手书“云林逸韵”四个字,是赞扬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倪云林的设计有虚静清逸的韵味。两边走廊的木栏杆上雕有牡丹、凤凰及寿字图案,上有带花瓶与贝叶图案的挂屏。贝叶为书写佛经所用,既反映了狮子林是禅宗修学佛道的地方,又因狮子林最后一位园主姓贝。真趣亭“真趣”二字由乾隆皇帝亲笔御题。清代乾隆游园,状元黄熙接驾,见乾隆题“真有趣”三个字,觉得其中的“有”字太俗,便请皇上恩赐“有”字,而留下了“真趣”二字。亭上有“秀才帽”的装饰,寓意深远,有道是“秀才本是宰相根苗”,要成为状元首先要从秀才做起。园主意在教育子孙后代发奋学习,期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得中功名,这个道理在今天同样适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