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工薪家庭的“生钱之道”

标签:
基金工薪闲钱金融投资低风险财经 |
分类: 图说汽车 |
理财,工薪家庭的“生钱之道”
文/简单浪漫
今天,一位网友聊天时问我,一个工薪家庭怎样理财?她不奢望发大财,只想让手中的“钱”能够“生钱”。那么普通工薪家庭究竟该如何进行合理投资理财?怎么才能找到一个稳健的“生钱之道”呢?其实,我只是银行的一名员工,不是什么专业理财师,不想班门弄斧,也不想夸夸其谈,更不想歪门邪说。即便问答只是善意的个人所见,权当抛砖引玉吧。
在疯狂的楼市、股市“神话”破灭时,很多人已迷惘在“股市套牢、楼市低迷”中不知所措,做为工薪阶层,我们经历不起风险投资的折腾,那么理财就是你的最佳选择。理财并非难事,也不需要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需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小窍门,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后你也能成为百万富翁。
首先,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有经济头脑的在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假若你跟我现在都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现在都花掉。我是购买了一套房,你去买了一辆“奥迪”车,那么5年后,我的房子也许升值到60万元,而你的车子是二手车,只能卖到5万元。这样我们两人资产就明显有了很大差异,拥有财富也不一样了。区别是我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而你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消费了。车子越用越不值钱,房子是越住越升值,说不定10年之后会翻好几番。
其次,学会哈佛教条。哈佛人都很富有,并非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行为跟普通老百姓有点不一样:哈佛人每月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看起来很教条,但钱却越存越多。而我们普通老百姓是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到最后能存到多少基本没谱。这样说来,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储蓄在银行里,因为剩下的才是财富。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000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再次,逐步积累经验,在生活中平静理财。从打理柴米油盐醋到如何做一个家庭理财高手,从制定理财方案到享受“钱生钱”的快乐,这是城市工薪家庭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楼市、股市不景气,80岁的老太太炒股也赚钱的日子过去了,现在应该向平静靠拢,静下心来理财才是生钱之道。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买股票买保险,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其实所有钱都拿去买股票不是理财而是赌博了。理财不在乎钱的多少,每天节约几块钱,那也叫理财。关键看个人的实际情况,有没有理财的意识。尤其是今年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理财更是十分重要。现在城市工薪一簇大都有存款、有房产,收入不错,就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打理财产。我建议刚站在理财起跑线上的工薪家庭,要尽快开始学习理财知识,积累理财经验,可首先考虑中低风险的理财方式。建议每月从工资结余中拿出一部分购买收益比较稳定而且流动性较强的债券基金或短期债券,这类产品在基金中风险最低,流动性最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将资产收益最大化。也可以考虑投资国债和保险。国债每年都会发行,利息虽然与银行同期储蓄利息差别不大,但不用交20%的利息税。同时还可把多余的工资收入转成定期存款,积累资金后再购买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
第四、合理配置资产,实现长期的保值增值。如果你还年轻,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可以建议其除了保险和房产外,投资部分资金于股票型基金。为了减轻市场短期波动带来的风险,可以采取分期分批或定投的方式来投资基金,建议投资40%的资金在定投中。当然,如果有时间、精力去顾及其他收益更高的金融投资,也可以考虑适当调整计划,投资部分金融资产到相关市场。如果没有时间,那就让“钱”为你而工作。即将你的闲钱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让他们为你提供专业的投资理财服务,这样,你的闲钱便有机会在专业管理下较快实现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