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木绣球

标签:
大二 |
分类: 行摄匆匆 |
雨中木绣球
本来这篇是放在复查指标那篇博后面的,考虑到照片太美,这段文字也比较多,所以最后决定单独发,让大家可以更多地关注那么美的照片。只是原计划第二天就发,但第二天开始就遇到了所有博文都被自动设置成了不可评论,不希望那么美的照片发出来毫无动静,于是拖了几天。
本来还想坚持到小浪恢复正常之后发的,但今天不但“评论”没了,博首界面上的“纸条”、“留言”也没了,如果以前没有通过纸条或留言交流的,现在连这两种都不能用了,谁也说不准明天以后还能不能通过已经有的链接去发纸条和留言。就当我认输吧,我不敢寄希望于小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谁知道这是不是它准备的整改方向呢?还是趁这里还能发博,先把这篇发了吧,趁,美丽的木绣球仍在盛开,不辜负它的美丽。
周四高手发来他周三大雨、降温那天去午(WU)朝门拍的木绣球,我看了顿时明白他为什么那么一直执着地等雨后再去拍。虽然之前我也能想像到那些石刻,雨后会更有感觉,但看到照片,还是忍不住惊叹:太美了!
都说坏天出好片,周三的“满30(去)降15”的降温,加上大风大雨,真是让人不想出门,但对摄影真(去)爱的人,却立即带着相机出门了,并感叹:人很少,只有三五个人在摄影,没有游人,拍的很过瘾。又说:一直在等下雨去拍摄,终于等来了这个花期,绣球花开得很棒,一些早开的已经开始凋落,地下有很多花瓣浸泡在雨水中和草地里,非常有意境。
我也是一眼就看到落花那张(第一组中排右边那张)呢,再细看,又佩服左边那张的水滴拍得真好。高手回答:当时我觉得光拍花和石头也没什么新意?要找新的切入点,终于看到在一块大石头中间有一个小水洼,雨点落入水洼中激起的涟漪和小水滴有些意思,就连拍了十多张,从中挑选了一幅。拍地面水中的花瓣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所以好的照片,除了技术外,一定是用心去拍摄的。
还感慨照片中有很多低机位拍摄,像他70多岁的老人,雨中打着伞蹲那么低去拍照,真是不容易,所以摄影也需要好的身体支撑呢。他平时一直坚持运动,也是乒乓球高手,那样的年龄,跑动比年轻人还灵活,我每次调他角度,自己觉得已经长短、左右调得很大角了,他却能连续跑很多回合。所以以前打球时,另一个老领导就喜欢看我们两个打,每次看我调不死他就笑得特别开心,而我们的男一则经常警告我不能那么调动,万一让他受伤了怎么办。但不努力调动,我实在很难拿分啊,所以还是忍不住经常去调动。
我夸他第一张展示出的身体素质时,高手回复:你看的很仔细。第一张是个低机位,我一手打着伞,一手拿着相机,单手操作对焦拍出来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这样的效果,他先提前观察,又带着相机拍过青绿,然后就一直在等转白且下雨的时候再去拍。拍青绿时天好人多,拍了整整一下午,却并不满意,估计他早就构思好了人少时都怎么拍吧,看他的照片,确实能看到不少一般看不到的角度,感受到在石刻公园这样特有的环境下绣球特有的美。
忍不住发上来与博友们共赏。因为这次的组图以竖排的照片为主,横着的上面又写了字,而放在博首的,还是横排的或者方形的照片好看,所以我本来是裁出一张方的照片的,发博前忍不住向他又要了一些原片过来附在后面,结果在那些照片中,一眼又喜欢上了博首那张,感觉那张花与草地的边缘,因为落花的缘故,有种很神奇的感觉,下半部分有种水面的错觉。高手说他对那张照片挺满意的,只是如放在组图里会受画框的影响展示不全,所以在编辑时舍弃了。哈,我觉得我眼睛还挺毒的。
原片中,水滴是两滴,放到组图中,只保留了左边那滴。本来还在遗憾组图中如果不放大,可能不太注意到那水滴和涟漪,现在有了原图,应该能看清楚了。(高手摄于202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