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亭

标签:
大二大钟亭 |
分类: 行摄匆匆 |
大钟亭
周四(25日)那天,在学习强国上看到一篇文章:大钟亭重新开放 再现“晨钟暮鼓”。没想到前段时间大钟亭一直没有开放啊!看了看其中介绍的故事,以前倒还真是不知道。摘录一段如下:
备受市民关注的大钟亭公园,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改造提升后,11月24日重新开放,再现“晨钟暮鼓”遥相呼应的景致。
……
历史上以“晨钟暮鼓”而闻名的大钟亭公园,早在1956年就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钟亭内悬挂着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铸造的一口紫铜鸣钟,这口钟高3.56米、口径2.3米、重达23吨,声音洪亮,数里可闻,大钟亭因此得名。清康熙年间钟楼倒塌,仅存这口钟,半陷于土中,俗称倒钟厂。光绪十五年(1889年)江宁布政使许振祎在此建亭悬挂,亭为重檐六角攒尖式,以六根铁柱支撑,上架六角交叉梁,大钟悬挂其上。这口紫铜钟,与鼓楼成掎角之势,晨钟暮鼓,遥相呼应。
“钟鼓楼在古代算是一个城市的标配,朱元璋定都南京,作为首都的钟鼓楼肯定要彰显皇家气派。当时铸一口这么巨大的钟,是很不容易的,先是建了一个钟楼,然后在旁边造了一个铸钟厂,据说历经三年才铸就了这口钟。这口钟如此庞大,其重量在全国现存的古钟里,都能排进前三名。”谢银楼告诉记者,当时一共铸了三口钟,其中两口损毁了,仅存这口最大的钟。“平时敲小钟,用来报时用,所谓‘晨钟暮鼓’。只有重大事件时,才可以敲大钟,声音可以传到十里外,整个南京城都能听见。”
大钟亭公园内还有一座三姑殿。据传,朱元璋下令丞相在十天之内铸成一口紫铜鸣钟,由于紫铜很难找,眼看大限将至,原料还未备齐。到了第九天夜里,丞相召集家人交代后事,准备以此谢罪。他的三个女儿为救爹爹,换上紫衣,跳入火炉,化身为这口有着莲花瓣纹、云纹和波浪式卷角的紫色铜钟。
大钟亭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环境清幽、古韵悠然,且位于鼓楼广场东北侧,是不少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今年9月,公园管理方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内部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完工后的大钟亭公园重新开放,应防疫要求,目前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6:00。
昨天从鼓楼公园回来,晚上又想起“晨钟暮鼓”,既然拍了鼓楼公园(虽然都没有特地去拍那鼓),今天索性去拍拍那钟吧。
虽然大钟亭的地位没有鼓楼那样显赫到附近一带那么大片地方都叫鼓楼,好歹这附近的这条路叫大钟亭路,而大钟亭,就在这条路的1号。鼓楼地铁站一出来就是,路旁的法桐正漂亮。
比起鼓楼公园的热闹,这里显得冷清许多。看着里面倒是像公园的亭台楼阁的模样,走进去,却发现酒香、菜香扑鼻(突然发现好的白酒不喝还是蛮香的,只是喝时完全感受不到了,喝了酒的人吐出的酒气更是难逆子),原来这里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处吃饭的地方,写的是茶庄,通过窗户看里面服务员端的是饭菜,并不只是简餐。真正放置这个大钟的,是在这个红色的小亭子里,旁边有棵大银杏树,还是半绿半黄的。亭子四周都锁着,隔着栅栏努力去拍这个有故事的钟,只觉得好厚啊。看一圈下来,还在施工中,商业的茶庄占了主体,好像观光处并不大,真是难以和四十八景之一的头衔相称。没有查一下,这金陵四十八景里的“晨钟暮鼓”,到底是这大钟亭加上鼓楼公园呢,还只是这里?也许是要加上鼓楼公园吧。(摄于2021/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