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项链——美龄宫

标签:
杂谈大二明孝陵美龄宫 |
分类: 行摄匆匆 |
美龄宫又名"国民政府主席官邸",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东濒中山陵园风景区,南临中山门大街,西接明孝陵景区,北望紫金山,被称为"远东第一别墅"。 美龄宫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首都南京后,蒋介石与宋美龄常在此下榻礼拜、休息,便称之为"美龄宫"。1984年3月,美龄宫室内陈设如旧布置,对外开放。
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歇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琉璃瓦上雕有1000多只凤凰。汽车可直抵宫门,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卧室。
1991年,美龄宫被中国国家建设部、文物局评为中国近代优秀建筑。2001年7月,美龄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11月,美龄宫(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修缮工程获得"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关于美龄宫的由来,也有故事:
1929年6月1日,宋美龄随蒋介石一起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见明孝陵四方城东边的小红山一带山河苍茫,林海浩瀚,环境清幽,就要求蒋介石在这里建造别墅,可供两人去谒陵时半道休息小雅。因为紫金山又名蒋山,在蒋山建造别墅,国姓蒋,山姓蒋,别墅也姓蒋,正是天造地设,天巧地合,所以这个主张正合蒋介石的心意。选址小红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曾经是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的所在地,收养着北伐战争、辛亥革命中阵亡的将士子女,由宋美龄担任校长。选择在此建造别墅,是为了方便宋美龄照顾遗族学校的孩子。
1930年秋,蒋介石正式对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提出:"拟建陵园小红山建筑别墅"。
1930年10月24日,陵园管理委员会召开第24次会议,由孙科主持,议决"照办"。
只是这里并不是一开始就叫作美龄宫:
1932年竣工,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去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的休息室。
1947年,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回首都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因蒋介石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被称作美龄宫。
"文化大革命"期间,为避讳"美龄"之名,曾将附近的公交汽车站"美龄宫"改为"梅岭宫"。直至80年代初期,才又恢复"美龄宫"的名称。
这期间使用的变化,我就不一一列出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百科吧!
这座位于中山陵和明孝陵景区的中间位置的精美绝伦美龄宫,被誉为“紫金山之心”,被流传是当年蒋介石送给宋美龄最浪漫的礼物。美龄宫被设计成项链型,深秋时最令人惊叹:已经变成金黄的法桐树在常绿植物的伴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就像一条金色的项链,而美龄宫顶的琉璃瓦在几缕阳光照射下也显得有几分璀璨,构成了项链的绿宝石吊坠,从空中俯瞰就好似一条镶有绿宝石挂坠的金项链。因此,美龄宫又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项链,有人说,探访美龄宫,高空俯瞰才能感受到的美轮美奂。这几年的秋天,美龄宫的项链照片经常刷屏,夜晚灯光下更为漂亮。门口展示的照片,我就懒得一张张翻拍了,看两张,就有感觉吧。再在网上下载了一张其他季节的照片,即使法桐是绿色时,项链的造型也是非常明显的。据说最初的设计并不是这样的项链,按照原先设计好的方案,入户公路将沿直线抵达别墅南部,可是宋美龄觉得来往的汽车会打破美龄宫的宁静,又重新修改。公路最后以椭圆形向两侧伸展,在别墅北端交汇。有了日后酷似项链的形态。所以“紫金山之心”并不是蒋介石对宋美龄的浪漫表白,甚至连宋美龄自己可能也不会想到,当这条路被种上黄叶素含量较高的法国梧桐,几十年后会出现如此壮丽的景致。


美龄宫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为侍卫休息室和厨房,一楼为接待室和秘书办公室,二楼是宴会厅,三楼则是蒋宋夫妇的私人空间。
应接室,访客等待的地方:
楼下有个称为画家宋美龄的展览,有其学画的故事,也有很多作品。据说宋美龄自小就有绘画天赋,学画时间并不长,但画得非常棒,所以有人猜其实有代笔,宋美龄当众挥毫,令大家心服口服。拍了一个小故事:


这个叫作美龄*(忘了,当时没有记录)的地方,原以为会是宋美龄以前生活的房间,进去一看,其实只是一间卖东西的小店,不过门口的蓝旗袍挺好看的。
基督凯哥堂。当年蒋宋夫妇经常在这儿做礼拜。现在这组场景,就是根据墙上这张蒋介石做礼拜的照片复原的。“基督凯歌堂”楣额,由蒋介石于1947年11月亲笔题写。
蒋宋夫妇的卧室,他们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在生活习惯上,蒋介石很严谨,宋美龄则较为随意,寝室是分开但相通的。
盥浴化妆间。都说宋美龄生活奢靡,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还是很简单的:
大厅,这里是当年举办大型宴会、酒会、招待贵宾的地方。整体装修属于西式风格。顶部装饰有描金“回型”纹饰,长桌上摆放着西式餐具、水果、面点等,生动复原了当年官邸举行宴会的场景。大厅的另一侧,现在是个咖啡馆,可以看到,生意不错,一眼看去,已经坐满了游客,大厅里弥漫着咖啡特有的香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