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回忆

标签:
杂谈大一端午 |
分类: 五彩生活 |
粽子回忆
端午将至,今天吃了今年的第一个粽子。
吃完一个大肉粽,发现只有一片粽叶,突然就想起当年母亲包粽子的事来。那时还没有网络,不像现在想学什么都可以上网查到很详细的教程甚至视频,父母当时提高厨艺是买了几本菜谱回来研究的,更多的手艺,是通过请教身边的人,然后再自己揣摩、练习,还手记了很多菜谱。
记得那还是在我们小学的时候。我还记得当时是用一个大盆泡了很多的糯米,还提前泡了赤豆、花生、红枣等,新鲜的芦苇叶买回来绿得好看,好像要提前用开水烫过?记不清了。会准备不同的线,并用不同的系法,以区别不同的馅。母亲手是很巧的,看我们好奇,会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包,包括其中的一些小技巧,如如何包得紧,因为松了就不好吃了。其实她自己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记得她当时为学会可以少用一片粽叶仍然不漏、不散而高兴,也会为自己包出来的粽子个个模样齐整、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而自豪。
粽子包好了,要煮很长时间,还会放上咸鸭蛋同煮。当时用的还是那么很大的锅。水开了,粽叶的清香弥漫出来,我们馋,总想着去偷吃,父母会警告我们千万不能掀锅盖,否则永远夹生了,说是要煮一整晚。现在想来,自然是用不了那么久,只是不让我们中途偷吃的话而已。但那时,真的怕母亲包了大半天的那么满满一大锅粽子真的都夹生了,很老实地克制着自己想吃的欲望,等。
刚吃到母亲自己包的粽子的那几年,自然是幸福的。但邻居里还有个巧手妈妈,居然包了大肉粽,吃过之后就开始羡慕。母亲于是去请教,之后再包粽子,就会有咸的和甜的两种,泡的糯米,自然也有白色的和加了酱油的不同的颜色。赤豆、红枣、花生类的粽子,形状和肉粽是不一样的——这不知是什么道理,但现在看来,往往还真是这样的特点,于是母亲又学习了新的包法。看同样是新学,她很快就熟练了,包得很快,也会开心地笑着在旁边笨拙地学着但总是包不紧、难成形的我。想想我真是笨啊,到现在都没有热情学这些,好在现在什么都可以买,倒也是方便,不会因为自己的笨而亏了自己的孩子。
现在想起来,那时母亲坐在包粽子时盛放着米和各种馅、粽叶及包好的粽子的大大小小的盆中间的样子,好像还就在眼前。
最近为了三胎的问题,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人在大声的议论,讨论生三胎给一百万或者一套房自己是否愿意生等,而母亲,不就是一个三胎的妈妈吗?母亲生我的年龄,恰好与我生天天的年龄相同。只是那时我们的学习基本是不用父母操心的,周末和晚上也是不用上各种兴趣班的,当时父母工作也都忙,但回来之后,好像重点把我们的生活照顾到就够了,而当时的学习,也是没有那么多作业,不需要写到很晚的,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玩耍,在他们忙着张罗各种美食时,我们也可以兴奋地围观、随时试吃,所以我关于童年的很多回忆,就是全家一起忙美食、吃美食的。父母是北方人,手都巧,母亲擅做各种面食,当时蒸的馒头、包子,包的饺子,还有炸的麻花、散子等,都是周围公认最好的,甚至手擀面都是会令同事惦记的,而父亲则喜欢做菜,又喜欢种菜,当时吃的蔬菜都是最时令、新鲜的。他们两个都是不怕麻烦的人,我们家的人又都能吃——好像当时油水不如现在足,大家的饭量也都比现在大?而我们家的人,又从来没有像别人家那样要节食不敢吃的,所以当年他们也可以放心地做上一大堆,我们姊妹三都特别捧场地开心地吃着,让他们做的人也满足。以前的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也比现在好,加上父母性格也特别好,所以和很多邻居、同事处得和一家人一样,也经常会拿各种东西去分享。看到很多博友回忆起自己不幸福的童年和原生家庭,我每每为自己庆幸,同时也多少内疚没有给天天那么幸福的回忆,好在他现在的追求也不在于此,吃到好吃的自然高兴,但没有也不在意,甚至不愿我为吃的去打扰他的做题等。以前我上大学时,回家一次,回学校时肯定要带上大包小包的好吃的,心满意足地和同学分享,而他现在,我们主动带去一些零食,如果事先没有征得他的同意,他还不高兴,觉得是负担。也许毕竟我是女孩,又从这样的家庭出来,喜欢享受这种简单的快乐吧,天天现在,也许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也没必要勉强,相信他从自己打比赛能力有提高或者取得好成绩等中,也能获得自己的快乐。
蜀葵花,又称端午花,蜀葵花开,端午也近了。(摄于20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