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长安客》之王维

标签:
大一杂谈 |
分类: 随想随感 |
阅读:《长安客》之王维
看《长安客》,常常忍不住唏嘘。
以前课本上那些诗人背后的生活,在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老师是不怎么讲的,也许现在的孩子预习时会习惯于读相关的百度百科,了解得反而更多。现在看他们的故事,感受到读诗时不一样的心境。
如以前说王维,只知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更何况他人称诗佛,甚至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感觉生活应该是那种很潇洒、看淡一切的,没想到仕途如此坎坷:
作为长子,为了家人需要努力做官赚钱来养家糊口,因此不得不如此委曲求全,需要走捷径、找关系,需要拍马屁、赔笑脸,先是要通过歧王讨玉真公主的欢心和推荐,再又是歧王失势后要讨好当时的中书令张九龄(对,就是那个写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大诗人,在他与被诗人鄙视的礼部尚书李林甫之间,诗人们自然会选择他),同时也努力向李林甫示好。可惜张九龄虽欣赏王维,却因李林甫而被罢相并由其接任,王维向李林甫的一再示好却并不被欣赏,只能长期被枯燥的工作压榨天才和骄傲,甚至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写诗、绘画,到后期买下宋之问的庄园的,才能在假期在那里写下山水田园。安史之乱后,王维被俘,为了不做安禄山的官,不惜服毒药哑了自己的嗓子,又服泻药自求痢疾,但肃宗收复洛阳后,却不能原谅被俘但未自尽的官员,王维只能被迫为新宰相画壁画来求得活下去的机会(画得好便免死,没有选择画与不画的权利,但已是难得的机会,如果不是新宰相崔圆家里正好想画壁画而想起他,也不可能有此机会)。但被俘未死、后又只是受到轻微惩罚,都成了他的政ZHI污点,晚年生活在委屈、伤心之中。
以前只知道王维的诗好,不知道他也曾是有名的美少年,所以当他化妆成伶人献唱时,玉真公主一下子被生得白与美、挺拔且有风姿的他与他的新曲所吸引,再得知她以前喜欢的诗歌原来是他所写之后,立即放弃了原来想举荐的人选,推荐了他。他的风度,是“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听说他去画壁画,市民都争相一睹风采。
不知道他是“可以轻易在音乐、绘画或者诗歌上赢得声誉,随便选一条路都可以望见成为宗师”,只是天赋太多,他不放弃其他就没法做到最好,何况,他必须选择人最没天赋的做官。
从看了《清平乐》,再看了一些相关的史书,突然真切地感受到很多文人其实当官也当得有名,以前看到而没有太大感触的谁谁谁被贬,或“谪居”某地时写了什么名作,才突然生动起来。
看着王维这样的天才,为求当官不得不牺牲气节,又因为当官而埋没了他的太多的才华,突然发现能够不因生计所迫而放弃很多、可以随心所欲做一个单纯的文人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而像天天这样,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编他的程的天天,则更是幸福无比了。
顺便说一句,在这本书里没有提,王维还是一个非常痴情的人。他31岁时,结发十年的妻子就去世了,王维没有再娶,孀居了30年。而苏轼虽然写下了著名的展现深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其实后半生还有小妾王朝云朝夕在侧;而另一个深情代表、美男子元稹,虽然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诗句,其实娶了好几个妻子,伤了很多女子的心,先是抛弃发妻(崔莺莺的原型),后又在真爱并为其写了很多诗(包括那首)的贤妻韦丛还未去世时,又爱上了名妓、才女薛涛,并因再度为官而抛弃了她,使她终身未嫁、望穿秋水。
写完上述文字,去搜了一下王维的百科,主要经历都有,但不像此书这样带有感情色彩地详细铺开,给人带的触动就因此少了很多。但百科里对王维在画上的评价应该更高。摘抄百科里对他的人物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