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两京十五日》

标签:
大一阅读 |
分类: 五彩生活 |
读书:《两京十五日》
《两京十五日》终于看完了,本来还想多写一点对此书的感想,看完之后,感慨一番,反而是对整本书的故事情况不想再多说什么。大马已经过一篇,还将其与《长安十二时辰》做了对比,我就偷个懒吧。
只是不免要感叹生在帝王家真是不容易,又要感慨每一次改革再经过反复论证、权衡利弊,都会遭到那些被动了蛋糕的人的各种阻挠。没想到当年是否要迁都回南京,上上下下要牵扯到那么多的利益。做个重大决定确实不是容易的事,要慎之又慎。
在看南京部分,不停地有熟悉的地名冒出来,刚上岸的是在我们单位附近,故事继续,又看到常府街、成贤街、大纱帽巷等,都是单位到家必经的地方,好熟啊,想像着,在当年,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当年是什么样的繁华,很有意思。
今年才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朱亚文、汤唯主演的《大明风华》,现在再读此书,就常常会把朱亚文演的朱瞻基的太子形象代入此书,有时都赶不走,那种旁人看来贪玩、不务正业,其实文武双全的形象。当然,我看到的几集《大明风华》发生的时间要早,还是永乐帝朱棣刚即位的事,当时朱高炽还是太子,而朱瞻基则是太孙。不过书中提到太子收到消息,说皇帝不豫,又提到皇帝胖,我立即就想起了梁冠华演的当时的太子,看来演员选的形象还真相符;而皇后嘛,想的自然是吴越在《大明风华》中演的太子妃,甚至能想起吴越说话特有的表情和语调。感觉真奇妙。可惜当时只看了几集,《两京十五日》里作为主角之一、因《石灰吟》而让人耳熟能详的于谦,当时还没出现呢。
看《两京十五日》里于谦对太子的劝谏,真是觉得有文化和没文化说出来的话真不一样啊,佩服。平时学过的那些古文,很多好像只是用于语基了,不会像他这样信手拈来,一句话就能说服人的。想想我们平时做天天的思想工作,往往只能直接讲道理,如果能这样引经据典,那效果会是多不同啊!
书中太子做一些事时,会想起皇帝以前的教诲,有些细节,也许我们也可以参照:
这是祖父永乐皇帝教他的窍门:一个人如果面临纷乱的局势,一时难以措手,不妨先从做完一桩小事开始,一个个麻烦由小及大,逐一解开,你不知不觉便进入状态了,古人临事钓鱼,临战弈棋,都是这个道理。
我们有个领导总喜欢玩空档接龙,有两次开会时说到,不是他喜欢玩游戏,还非要上班时间玩游戏,实在是有时工作压力太大,玩几分钟空档接龙就能集中注意力了。有时真的是当自己不知该怎么做时,先做点小事,让自己冷静冷静,可能在做的过程中,就慢慢有了灵感。
真是佩服马伯庸经常根据历史中的一些碎片,加以整合和想像,拼凑成一本合情合理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