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初一数学杂谈 |
分类: 五彩生活 |
数学故事:逗比的事&再度成为队友&赞书&长寿花
周六晚上上完数学课回来,天天很激动地“跟你说一件逗比(孩子的语言呀!
)的事!”:
同班同学问了他一道“初一联赛班的习题,初一联赛班哦!而且是作业里的第一题!” ,结果他居然不会做,周六晚初二集训队上课,他就带去问集训队的同学了:“我问了A,A不会做;我又问了B,B也不会做;我再问C,C居然也不会做……”这么一路问来,连问了六七个人,居然都不会!
天天边报着边算着:“我问的都是我们集训队的大神哦!那么多初二集训队的大神,居然都不会做初一联赛班的第一题!后来我拿给**(集训队的老师)看,他扫了一眼,几秒就做出来了!”
我笑:“这就是差距啊!”
天天却还沉浸在初一联赛班的第一题居然难住了集训队那么多“大神”的震撼中。
我说:“也许是因为这不是你们的作业,他们课间想玩,所以都没有认真做,如果是自己的作业,就能做出来了。”
天天说:“不是的!***和***作业都提前做完了,他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都没有做出来!”
我问他那同学是不是课间来问他题的,他说不是,是周四问的他。
我问:“那你是把题目抄下来问的吗?”
天天不懈:“哪里要抄?!我早就背下来了!不会做的题目我怎么可能记不下来!而且是初一联赛班的我不会做的题!”
真是傲气。不过遇到不会做的题,能够不轻言放弃,而是一直想着设法(哪怕是到处请教)做出来,能够因此而一直记得这道题(以前的所有竞赛也是,考完之后,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或者不会做的题,肯定会把题目记着,回来问的),也是促使天天数学能够进步的一个原因吧。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需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感觉天天对学习还始终是充满了好奇心的,总想知道更多,而在数学上,因为一直以来在竞赛上的好成绩,也会有足够的成就感,那种“得瑟”,也算是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自信,以及因此带来的要面子,也是激励他去探索的一大动力吧!
倒是立即想起前几天听讲座里提到的关于影响学习效果的三个习惯——阅读、归纳、重复,当时听的时候就感觉,前两个习惯天天是完全没有问题,天天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也能够归纳(阅读后用自己的方式梳理),但影响他更快进步的,是最后一个习惯:重复。天天总是不愿意做重复性的事,体现在以前学乒乓球上,他能够很快学会动作,但当教练要求重复练习来固化动作时,他就会比一般的孩子更抵制,甚至是在考试时要计数来决定成绩时,他也不会老老实实把球少用力并把球回到教练手上,而是故意地把球往教练难接到的地方送,整个就是打比赛时的思路;而体现在数学上,天天能够认真读题并能正确理解题意,也能很清楚地说出题目的要点,考完试后都能够清楚地复述题目要求,但在做题时,明知老师的要求,也知道评分标准,但就是不愿意每次都按要求去答题,而是只会在老师明确要求或者重要考试时才会尽量按步骤去答题。
天天一直在关心这次去参加华杯赛总决赛的名单,之前只知道他们初一的两个人及初二的其中一人,而另一人,因为确定得迟,天天又没好意思问,却总来问我,昨天又开始关心小高组的名单,关心其中一个去年曾以五年级个人身份去参加的孩子今年是否会继续参加,如果参加,会是代表南京还是北京。
现在终于知道了,今年初一、初二组的四个孩子,仍是去年六年级和初一的四个孩子;而那个去年就参加并且一试成绩还在天天之上的五年级孩子,今年会继续代表南京参加今年的小高组。
呵呵,看来今年出征的战友,还是去年熟悉的队友们啊!
最近几天有空就捧着那套好玩的数学看。今天还笑眯眯地主动对我说了句:“好玩的数学还是很不错的!”
最近NW门口放着好几盆长寿花,颜色红红火火的。数码相机拍红色总是拍不好,幸好天天出来总是迟,倒是给我足够的时间试,反而是怕其他家长过于关注,没好意思拍个不停。(摄于201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