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邮识鸟(103)池鹭—池鹭属

标签:
赏邮识鸟鹭科池鹭属池鹭中国池鹭 |
分类: 鸟类邮品 |
下面介绍池鹭属6种鸟类的第3种—池鹭。
池鹭(学名:Ardeola bacchus,英文名:Chinese Pond-heron

池鹭系典型涉禽类,体长约47厘米,体重150-320克,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冠羽甚长,一直延伸到背部,背、扁部羽毛也甚长,呈披针形,颜色蓝黑色,一直延伸到尾;尾短,圆形,颜色为白色。颏、喉白色,前颈有一条白线,从下嘴下面一直沿前颈向下延伸。下颈有长的栗褐色丝状羽悬垂于胸。嘴强,头、颈及上胸的羽毛延长,繁殖期羽衣变化大。脚和趾均细长,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
池鹭通常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泊、水库和沼泽湿地等水域,有时也见于水域附近的竹林和树上,分布达海拔280-1300米。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性较大胆。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虾、螺、蛙、虫等,兼食少量植物。常与夜鹭、白鹭、牛背鹭等一起组成巢群,在林木的顶处营巢。性不甚畏人。白昼或黄昏活动。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
池鹭的部分种群为留鸟,部分迁徙,特别是在中国长江以南繁殖的种群多数都为留鸟。在长江以北繁殖的种群全为夏候鸟。春季通常在4月初到4月中旬迁至北方繁殖地。秋季多于9月末10月初开始往南迁徙。越冬于长江以南广东、福建、海南岛、台湾和东南亚国家。
池鹭的繁殖期在3-7月,营巢于水域附近高大树木的树梢上或竹林上,常成群居群巢,巢呈浅圆盘状。每窝产卵2-5枚,成鸟以鱼类、蛙、昆虫哺育幼雏。雏为晚成性。
(右上图池鹭邮票的发行地为:澳属科克斯群岛;下图为网络照片)
池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