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的《资治通鉴》

(2020-09-06 22:01:51)

有一部书多次登上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前10长年霸占图书网站销量前列可我敢说,90%的人都没有真正读完

 


有人在知乎发问现代社会坚持读完它的人有多少”,获得了217万的阅读量这部书的难读程度可见一斑

 


但相对地每一个读完它的人都赞不绝口毛泽东将它放在案头通读整整17

 


就是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详尽地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前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轨迹

 


编纂者司马光耗时十九年广泛参考了近三百余种史籍才写就这部恢弘著作据说书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

 


你可以通俗理解为司马光是替这一千三百多年来的古人们写了一部日记——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把海量的史事对应在年月日之下同时还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们借鉴参考

 



 


资治通鉴后来也的确成了历代君臣的必修教科书朱元璋康熙乾隆都对它情有独钟旷世名相曾国藩赞它是经世哲学的巅峰之作……

 


直至现代它也是政要精英们的案头参考除了前文提到的毛泽东李嘉诚也曾表示经商创业人生职场不可不读资治通鉴》。

 


人们翻开资治通鉴》,读的是书页中的历史品的是人事变迁的逻辑规律悟的是千人千面的人性底色学的是历代帝王将相的管理才能

 


它绝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活脱脱的人间启示录”。即便不是重权在握的政商人士读透资治通鉴的人也能将书中智慧作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繁杂的俗务中保持清醒和从容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资治通鉴的阅读门槛极高全书共294300多万字载录史事庞杂编年的体例也不符合普通人的阅读习惯

 


比如书中并列出现的几十条史料都是在同一个月发生的但它们彼此之间可能没有关联叫人摸不着头脑要么就是前文中发端的事件要翻到几个月后才能看到后续稍一走神就难以联系上下文思考

 


即使是与司马光同朝的古人读未尽一编已欠伸思睡矣”,何况这大部头通篇都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对现代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市面上也有不少精简版和白话版的文本但这些作品往往丢失了许多历史细节很难保证通史精华的完整性抑或只是浓缩的讲解做不到通篇翻译

 


于是我们只好常常拿起又常常放下期望吃透资治通鉴》,却苦于自己阅读无门

 



 

正因为担心再没有现代语文本问世这价值连城的资治通鉴将遭到尘封的厄运”,台湾当代作家历史评论家柏杨先生才萌生了为广大读者译写资治通鉴的念头

 



 


1983年至1993柏杨先生每月至少阅读4万字左右的文言文写出7.5万字左右的初稿交出15万字左右的校稿以及手绘地图和附录

十年如一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终于成书问世其中不仅有资治通鉴逐字逐句的完整白话译文更附带约60万字的柏杨曰”,即柏杨先生对关键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辛辣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