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州与苏东坡

(2018-01-21 22:47:04)

惠州与苏东坡

东坡惠州两相成。东坡文化与惠州旅游相携而行。

战友汉铁,知我性格,那天宴饮之间嘱我,好好看看西湖里的东坡纪念馆吧,我特意细看了惠州的东坡园,东坡纪念馆。这真是由杭州、由黄州,来到惠州的一大收获呀。

“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苏轼,59岁高龄遭人弹劾,从三品大员贬为从八品的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从此开始了他的两年七个月的寓居生活。

惠州与苏东坡

东坡园,东坡纪念馆,位于孤山。园内建有啖荔亭、杯酒亭、归醉亭、六如亭、小圃五味轩、景贤祠、相宜居等景点,并在廊前亭畔设东坡诗词石刻,以供吟诵赏析,设《东坡居士》、 《造福》等六座雕塑,展示东坡寓惠生活。

  苏东坡很喜欢惠州,愿意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的诗句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与苏东坡

  惠州西湖,孤山居其中,内有朝云墓。据说 在杭州,苏子有一次与朋友在西湖乘花船游玩,有美丽舞女陪坐在苏子身边,就是王朝云,一见倾心,后终身为妾。那时,东坡与朝云可谓是倾心相守了。为此,东坡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明喻西施,暗指朝云

                        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州与苏东坡

          据说朝云还特别喜欢苏子的一首词《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惠州与苏东坡       他的结发妻子叫王弗,16岁时嫁给苏东坡,可惜在27岁时就去世了。苏子为此特别伤心,写了一首著名的哀悼亡妻的词《江城子·记梦》,这是苏东坡每一念及都会落泪的一首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后来续娶了原配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朝云至死都没有得到妻子的名份。虽然没有妻的名份,但朝云无疑是苏子的红颜知己。苏东坡先后被贬密州、徐州、湖州,黄州,颠沛流离,而只有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成了东坡先失意生活中的最大安慰。

朝云二十岁时与东坡有了自己的孩子,取名苏遁,但不到一年,却在被贬的旅途中不幸夭折,这给东坡和朝云都是巨大的打击。或许就是从此以后,朝云开始一心向佛,而身体也每况愈下了。东坡被贬惠州时,朝云终于在病痛中黯然离去,年仅三十四岁。对朝云的离去,苏东坡是不胜哀伤。东坡将朝云葬在惠州西湖的孤山上,并筑亭纪念,依朝云生前喜读的《金刚经》中的四偈: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取名六如亭

惠州与苏东坡

惠州与苏东坡


惠州与苏东坡

苏轼游遍各地,是唐宋八大家 诗词、书法、为政的故事多多。

        四川眉山市,是他的家乡,那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开封宋都,是他入朝为官的发祥地。杭州, 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 徐州、湖州, 黄州, (即今黄冈市), 还有广东的惠阳, 颍州, (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 儋州, (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这些地方,是苏轼去过的地方,都是比较有意义的旅游地。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五岁。

离世前夕,他自我评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这一句话,有一些不满的牢骚、冤屈流露, 也是满意于后半生在黄州、惠州、詹州的所做所为。

 惠州与苏东坡

    苏轼有两首《定风波》都很有名:定风波·三月七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这首词是苏轼先因“乌台诗案”被人诬陷,后又在王安石变法中站错了队,被贬到今湖北黄州(黄冈)西名曰沙湖的小地方谪居时所作。 
   
     词前有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喝点小酒傍晚往回走,天下雨,随从的人打着伞只顾自己跌跌撞撞往前跑,把词人甩下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坎坎坷坷但心是淡定的,就好像有一蓑衣在身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起来也似骑马一样的轻巧。 
   
     我尤喜末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走过路也就不以风雨为忧,也不为晚晴而喜,将对天气的变幻,升华为对政治风云和人生遭遇的感受,表现出词人无视官场风波、宠辱皆忘的旷达情怀。

惠州与苏东坡

          苏东坡回京时,在与朋友王巩叙旧时,特地问起王巩身边的小妾,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宇文柔奴平静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一回答,使苏东坡深受感动,当即为之填下《定风波》一词。

 柔奴,即有文采的歌妓,柔娘,又名点酥娘,  她是北宋画家王巩的歌女,据说也懂医。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王巩因苏东坡"乌台诗案"被牵连,贬宾州(今广西宾阳县)。歌女宇文柔奴只身相随。

下面, ,《定风波·赞柔奴》——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词前有序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惠州与苏东坡


索性,再附录,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再附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再附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再附录,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然,还有著名的:前、后《赤壁赋》。略。

惠州与苏东坡

惠州与苏东坡

    苏轼的才华,何止于诗词?在珍贵的书法艺术当中,我们找寻到他的人生印记,也处处表现出他的超然境界 。从古至今历代书法,崇尚的是欧阳修的《灼艾帖》,藏故宫博物院。王安石的《过从帖》,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苏轼的《寒食帖》也非常有名,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家都知道,行书第一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名列第三。可见,东坡居士,亦是大书法家。

                 ( 2017年12月,游广东惠州西湖,回来后,反复修辑此文,也算作,岭南游记另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