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与苏东坡

惠州与苏东坡
东坡惠州两相成。东坡文化与惠州旅游相携而行。
战友汉铁,知我性格,那天宴饮之间嘱我,好好看看西湖里的东坡纪念馆吧,我特意细看了惠州的东坡园,东坡纪念馆。这真是由杭州、由黄州,来到惠州的一大收获呀。
“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苏轼,59岁高龄遭人弹劾,从三品大员贬为从八品的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从此开始了他的两年七个月的寓居生活。
东坡园,东坡纪念馆,位于孤山。园内建有啖荔亭、杯酒亭、归醉亭、六如亭、小圃五味轩、景贤祠、相宜居等景点,并在廊前亭畔设东坡诗词石刻,以供吟诵赏析,设《东坡居士》、 《造福》等六座雕塑,展示东坡寓惠生活。

苏东坡后来续娶了原配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朝云至死都没有得到妻子的名份。虽然没有妻的名份,但朝云无疑是苏子的红颜知己。苏东坡先后被贬密州、徐州、湖州,黄州,颠沛流离,而只有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成了东坡先失意生活中的最大安慰。
朝云二十岁时与东坡有了自己的孩子,取名苏遁,但不到一年,却在被贬的旅途中不幸夭折,这给东坡和朝云都是巨大的打击。或许就是从此以后,朝云开始一心向佛,而身体也每况愈下了。东坡被贬惠州时,朝云终于在病痛中黯然离去,年仅三十四岁。对朝云的离去,苏东坡是不胜哀伤。东坡将朝云葬在惠州西湖的孤山上,并筑亭纪念,依朝云生前喜读的《金刚经》中的四偈:“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取名“六如亭”。



苏轼游遍各地,是唐宋八大家 诗词、书法、为政的故事多多。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五岁。
离世前夕,他自我评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这一句话,有一些不满的牢骚、冤屈流露, 也是满意于后半生在黄州、惠州、詹州的所做所为。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面, 录,《定风波·赞柔奴》——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试问岭南应不好?

索性,再附录,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再附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再附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再附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