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悦动一夏#最美时光遇见你,听雨发呆偶遇,感受柔情似水的江南古韵

(2021-08-03 19:20:14)
标签:

苏州

同里

水乡

古镇

旅游

沿着深深浅浅的青石小巷,一步一步走近同里古镇。耳边才响起悠扬悦耳的昆曲评弹,眼前却已是古色古香的铺陈,犹如琴弦上淡淡飘飞的音符,以独特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深深叩击人们的心扉。

江南古镇之于我,是前世今生的一场债。哪怕是古镇的一个桥头,也常常侵入我的梦中。于是才会背起包,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前往。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1ba118f7a5524206b7b2314096ef6ca0.jpeg

顾长卫拍摄的《千年艳遇,情归同里》,把这个小镇推到唯美、极致的境地。许多人慕名游了同里回来后,却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实话实说,现实的同里,确实没有影片里的色彩鲜艳。但,若你心有莲花,却也抵得过了。

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472fc92c060b4be8ab893995414dee91.jpeg

同里尽管没有其它古镇水乡那么高的知名度,但它古朴自然的景观,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梦中古镇水乡的韵律。行走在古镇上,那些拥有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古迹及文化遗产,那些阡陌交错的河道水汊、曲折雅致的小弄院落、老街深巷,以及形态不一的石桥河埠,总会不期然地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人惊叹不已。

https://p0.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5a9b0cdac9f947d39850be91db033274.jpeg

步行在香樟影中,风吹树叶的声音,木橹划过水面的声音,旅人的细语声,声声入耳。却怎么也听不到,那独属于江南的侬软语了。同里的乡音应该也如同里的水波一般吧,细细浅浅,有着长长的尾音,能让人溺在那温软的语调中,也只有这样被绿水环绕的水乡才能养出这样的音腔来的。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5cc9bae3f51f4fe8a6a41d6fc690ca71.jpeg

随着人流,登上楼阁,轻轻推开在梦中萦回久久的木窗,心中有的是莫名的满足,大可将自己当作那个等待归人的女子。静静看着窗外的新柳香樟,复如每年春天的新绿。再将思念换做丝线,绣出精细而婉转情意。忍不住一次复一次的将轻推木窗的我划入镜头当时圆那个让我沉醉多时的梦境了。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2f5fe78f34d84f408c5e33fa486fa3ee.jpeg

同里的颜色是砖青色的,处处散发着久远的味道,让人面对时总有着历史的深厚,老酒一般让人迷恋。穿行狭长的巷道,古老便扑面而来。如翻飞飘浮的落叶,把淡淡的幽怨附着在齐整有序的青砖上,随着悠远变曲前去。如精致绝妙的雕刻,把凹凹凸凸的深刻着色在半开半掩的窗扉上。于风雨中进行饶有情趣的沟通。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f3ab171115e84f6c8891c3fc94f12ad0.jpeg

轻轻踩着崎岖的青石板,心中思绪颇多,古镇沉浮千年,恐怕一笑块青石板也有着自己独有的故事吧,而我现在又重复着谁人的脚步?呵呵,不论谁,应该已尽归尘土了吧!就如我现在信步的院子,回廊,曲桥,垂柳,还有含笑春风的桃花,无一处不是精巧的,而这一切都还似就时,而人呢……

https://p6.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bc4d994e21b64707a70da059c619bc4f.jpeg

复又轻轻摇头,那分外柔媚的水波也让人生出去多闲愁来。触着碧柳铺就的新帘,心境便成了栏下的春水,波光潋滟,一路的喧嚣繁累,也化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河道上海挺着一架旧船,想那时的女子就是那样静静的坐在那摇曳的木船内,行在我从不过地方吧,原来人说,在水乡船是直接开到家里,我原以为只在乌镇能见,现在看着和园中的私家河道,乌镇也不过如此了。

https://p8.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d537169035cc4a2cb6dce7265d31d8f7.jpeg

在同里,时光是迟缓的,它在观游者的指点中流走,它在沿街老人的言谈流走,它在纷繁枝叶的银杏树下流下……。

一个转角,便又是另一番风景了。亭台,楼阁,假山,碧波,相映成趣。连园中的树木好似也比别处精巧些了。而那些匾额楹联,就成了园子的眼睛,为风致的园子添了许多雅意,那份独有的细腻别致,是我们现在的言语无法达到的。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7b2dd94593ac40e4bf02ba2b81358283.jpeg

同里以“三多”而闻名。一是水乡小桥多;二是名人志士多,三是私家园林多。而同里的园林,也是让人目不暇接的,细细品读起来,需要大量的时间。如嘉荫堂、耕乐堂等,如不潜下心来,很难读到其文明的密码,赏到其深藏的精妙。我遗憾自己没有同里人得天独厚的条件,赏读同里,也就只能是走马观花似地浏览一番了。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f40b34de71cd44bf9fc657a2d4f807ac.jpeg

退思园,作为同里的一张名片,是不能不去的,不能不读的。位于水镇桥乡的退思园,有着柔美可亲的水乡情致,与小镇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氛围和谐相融,澄澈的水,对应了水与心清静闲雅的人生情趣。建于1885—1887年间的退思园,名为“退思”,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徜徉于古朴虚静的退思园,让人尽情感受不同寻常的临水妙构的同时,更让人仿佛感受到园主与古仁人之间神交的愉悦,触摸到他们的生命睿智。

https://p8.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e86a64d9f642413995dadc7d4b7f75d7.jpeg

体验同里古镇文化,既在富含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也在幽静的老街小巷。对有文人情怀的人来说,文化元素的注入,仿佛一下子拉近了与同里的距离,而古镇的一切也因此被柔化了。

同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不为稀奇,天下间的千年古镇多得去了。同里的稀奇,在于千百年间的风雨侵袭和兵燹之灾,似乎独独都绕它而过,因而使它有幸地保存了几百处历代景点。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ea7e4973715d4a4ea2cec4b42fb825f2.jpeg

这些景点,十之七八尽是明清时光的旧筑,尚有一二犹飘逸出宋元岁月的遗风。一个小镇的历史能够如此绵绵不绝的延续,又保存得这般的完好,甚是少见。

同里的主要街道,大都是经历了历史的岁月长河,街面用各种形状的麻石铺就。有的古朴恬淡、虚缓幽静;有的喧嚣热闹、店铺林立。老街旁,堆砌形态各异的太湖石,是一种点缀,也是一种情趣。安居古屋的老者,以一种闲雅的姿态守候着眼前旖旎的风景和岁月的时光。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8ee6ddeb5d414bb9b0f1b4dae3977f59.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529474e87da54014ae4e210bfc404248.jpeg

明清街,是同里镇的一条老街,也曾是同里镇的一处闹市。因毁于战火,后来才按原来的风貌重建了其中的一部分。大理石的门楼上镶嵌着费孝通先生题写的“明清遗风”四个大字,古朴、古风,恍如久远沧桑,勾起人对时空的追问……

https://p3.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4703f1ebebbf47b3bd853dac5970b76b.jpeg

同里之行,几乎与雨相伴。这也应证了江南的特点。天空飘着丝丝小雨,仿佛有着春雨润江南的味道,不缓不急,从从容容,如同一首缠绵的恋曲,轻柔地拍打着你,抚慰着你。小雨浇湿了岸边的垂柳和香樟,浇湿了同里的曲廊和小巷,也浸润了人们驿动的心。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f7b4f008218640e7837ed88754802405.jpeg

漫步于轻柔的雨中,不由得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来。寂寥的雨巷里,仿佛走来撑着油纸雨伞的江南女子,透着江南烟雨的轻盈与绰约,如丁香一样的芬芳。让人对同里的印象不觉间又加深了一层。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9ebbfdb0bf6c4bbcb15cd8269f9eec9e.jpeg

天色渐晚,盏盏灯笼在长廊下变得温馨炫目。离开同里回头望去,却是挥之不去陡生的惆怅。就在转身时才发现,已牢牢存储于内心中,成为一部充满个中幽微的心灵诗笺。

https://p8.itc.cn/q_70/images01/20210719/67fb65b35e94497ca43ed89b55486430.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