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2012-08-30 08:01:09)
标签:

武阿哥

呼伦贝尔

额尔古纳

右岸

恩和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在呼伦贝尔草原,有一个被发烧友们称之为色影家天堂的地方,这就是恩和。

恩和,位于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的西北部,是一个俄罗斯族人居住的小村落。

恩和有多美,不去真不知道。

去了,看了,只有惊艳,无话可说。

……

 

  为了一睹恩和的芳容,我们告别了金帐汗风景区,驾驶着4500一路奔向西北。

    透过车窗,起伏的山丘上色彩斑斓,青黄的麦子和金黄的油菜花组成了一条美丽的缎带装,

点着千里草原,各色野花争奇斗艳,令人很有扑进花海中的冲动。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途径额尔古纳的时候,很想去看看根河湿地,因为这是号称亚洲最大的湿地。

临来的时候,我们曾经冒雨登上坐落在市郊的电视塔山,十几公里的美景尽收眼底。

    根河河面很平静,没有一丝水花,被天空映得通体发蓝。众多支流在草地间,

冲刷成各种漂亮的弧线和曲线,其中最完美的要数一条马蹄形的弧线了。

水从一边流入,回转360度后从与进口平行的出口流出,在草地上留下一个大大的“Ω”形图案。

河两岸一丛丛低矮的绿树,好似一个个墨绿的绒球,散落在草地间,高低错落,堪比欧洲皇家花园。对整个湿地景观最好的形容,就是姑娘秀发上的一条墨绿丝带,

而根河就是这条丝带上最耀眼的蓝宝石。

    可惜雨越下越大,我们勉强拍了几张,心想等回来的时候,再补拍一些。

没想到老天爷就是不给你机会,这雨比来的时候下得更大,我们只能把遗憾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当我们来到恩和的时候,风停了,雨也住了。

夕阳下,金灿灿的草滩,蜿蜒的河水,古朴的木刻楞,归家的奶牛,

一切颇具诗意,令人如痴如醉。

这是此行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夕阳,让人感觉到美得一塌糊涂。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恩和乡有300多户人家、2000多人口,他们中的60%左右的人,都有俄罗斯血统。

说起呼伦贝尔的俄罗斯族,要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时,中国“闯关东”移民流与沙俄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移民流在额尔古纳河畔砰然相撞,两个不同种族的流民,

在生产生活中成为睦邻友好的朋友,

继而联姻,永久定居,形成了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族聚集群。

据1922年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在额尔古纳辖区定居的俄罗斯人口就有1855户、9893人。

在两个民族聚居的一百多年间,许多俄罗斯姑娘成了中国人的妻子。

此外,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许多在俄国的中国移民也携带着他们的俄罗斯妻子回到国内,

定居在恩和乡及其附近的土地上。我们虽然无法想象那段沧桑的岁月,

但很庆幸能看到中俄后裔们生活的安居乐业。

现在他们大都分布在恩和、室韦、临江屯这几个边陲小镇。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生活在这里的俄罗斯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

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

因此,我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数已经不多了。

在饮食上,俄罗斯人以面食为主。面包、馕、各种馅饼等为主食。

一般一日三餐,中餐丰盛,早晚简单。

他们还爱吃黄瓜、西红柿等新鲜而营养丰富的生蔬菜,爱喝白酒、啤酒。

另外有种叫“格瓦斯”的低度饮料也是俄罗斯人喜欢的。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里的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果然在村口我们发现了一座东正教的教堂,木质结构,

很有美国西部的感觉。

据与我们聊天的那位“马达姆”讲,这是亚洲唯一的一座东正教教堂。

我有点不信,但也没有根据。

走在恩和的街道上,满大街都是俄罗斯后裔开得的家庭旅馆,

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都是那些蓝眼睛黄头发、有着高高鼻子的人。

看似一副标准俄罗斯人长相,却是满口的东北话,那种感觉真是太奇特了。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带着好奇的心理,我们随意推开一户家庭宾馆。

仔细打量这座俄式风情的院落:沙砾铺底的庭院干净整齐,色彩鲜艳的花朵绽放在各个角落。

木刻楞建筑的房屋可爱得像童话世界,房前延伸出一个很宽的门廊。

屋里面被隔成3间卧室和一个饭厅,各个房间的摆设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银质餐具,玻璃酒器,还有制作面包的传统工具,件件精致考究,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乡村。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后院是个很大的菜园,种满了各种时令小菜,想必是客人想吃什么,可以在这里随便采摘吧?

菜园的边上有个土桑拿房,很有趣,

是一个木板房,外面看着很粗糙,但是里面主人想得很细致,

分里外两间,外间换衣服,里间有个火墙取暖,一大盆水在炉子上烧热后,再兑着凉水洗。

这里家家户户都没有自来水,日常生活用井水和河水。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里家家的房子都很可爱,窗台似乎是他们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

素色的窗帘,镂空的,绣花的,配着三两盆红色的粉色的花,那种美丽很朴素,跟这里的人一样。

每户院子里都种着各种各样的鲜花,还有很多向日葵。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阳光下的向日葵这么美,黄橙橙的花瓣,硕大的花盘,

挺拔的迎着阳光,神采奕奕。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天色渐暗,又见袅袅的炊烟,那是我心里流淌过的感动。

浓重的,似丹青妙手随意泼墨;轻淡的,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萦绕在村子的上空,

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似雾似纱,

又仿佛是一道道柔美的五线谱,点缀整个村庄的梦。

飘着青草香的炊烟与美味佳肴的香味、家畜飞禽欢快的鸣唱奏成了一曲亲切、淳朴的乡村晚歌,

荡漾在这黄昏的晚霞中,让你回味无穷……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从美丽的、安静的、甚至有些与世隔绝的边境小村庄回来已经月余了,

闭上眼,浮现出来的总是那一片片的蓝天、白云、绿草;那一望无际的白桦林;

那一声声真诚的问候与质朴的笑容;

一切的一切,全部留在了静静的额尔古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图文)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