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列散文 走进江南3  风景绝佳在鼋头

(2009-03-03 14:34:06)
标签:

散文、

文化、

文学、

旅游

、游记

、心情、

休闲

、杂谈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风景绝佳在鼋头

江南是什么?是桃红柳绿里掩映的粉墙黛瓦;是小桥流水旁的枕河人家;是烟雨中丁香般盛开的小花伞;是午后马头墙边半掩的窗;是船娘身上的蓝印花布;是水牛背上牧童吹响的悠悠笛声;还是江南是黄昏时分古镇飘荡的老酒淳香……

     游人的心境不同,看到的也不尽相同。

此时此刻,我正踏在江南的土地上,相逢在一个细雨纷纷的季节,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浪漫。

到了无锡才知道自己没有文化,中国字都不认识几个。“鼋头渚”三个字中只认识一个。真是汗颜啊!其实我们旅游团中不认识“鼋”字的人很多,有说读“黾”(min)的,也有说念“龟”的,弄出不少笑话。所幸大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倒也增添了一些情趣。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它可以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北面是清波绿漪的蠡湖,有杭州西湖的妩媚,更有一种杭州西湖所没有的深秀;向南则是烟波浩渺的太湖,波光粼粼,帆影点点,更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深邃和奇妙。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近观三山,宛如翡翠镶玉盘,远眺马迹,动如骏马驰疆场。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景色绮丽,水不深却风月无边而动人心旌。那浩渺的湖水,涤尽了人间的嚣尘,那苍茫的远山,开阔了游人的胸襟。烟波变幻春阴夏雨,涛声吟哦明月清风,山头路边充盈着春花秋树的清芬淡香,长亭高阁留下了历代文人的浅斟低唱。

鼋头渚的人文遗迹,可以追溯到萧梁时代。那时这里就建了座“广福庵”。古诗曾提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广福庵便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明清时代,一些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倾羡鼋头美景,纷纷来此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鼋”在古代被尊称为神物。相传它是龙和龟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古时太湖发洪水,淹没了大片土地。大禹来治水,劈开犊牛山,才使洪水退去。大禹治完水在太湖边看到一块色泽青润的大石头,敲起来声音悦耳动听,于是便用开山斧凿了一只石鼋,昂头而立,神气十足。大禹用五色宝石在石鼋身上划出许多花纹,石鼋身上便有了鳞甲,这只石鼋就是“震泽神鼋”,也叫“镇妖石”,镇住太湖水龙,从此太湖地区就风调雨顺。

我们从“太湖佳绝处”牌坊入园,门洞是一块照壁,起到挡住园中景色的作用,这是造园艺术中“障景”的巧妙运用。照壁上装饰的“凤戏牡丹”,照壁后临水的小轩名为“涵万轩”,上方有朱汝珍书写的匾额,呈扇形,取意“亭小,却能包涵万顷波涛”;另~块匾额是清乾隆御书的“湖山置画”,原在北京静明园内,1934年园主人从北京天安门外购得后,制匾挂在这里。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从右边走是樱堤,堤上的这座石拱桥,名叫“长春桥”。该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从平面上看,增加了变化,使浩大的湖面产生了大小、虚实、动静的对比;从立面上看,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桥呈拱形,太阳照耀时成浑圆形,像颐和园的玉带桥。桥两侧遍植樱花。每当4月间,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明媚鲜艳,灿烂如锦,而幽香微透,沁人心脾,“长春樱花”便自然成了景名。长春桥后有绛雪轩,古式楼阁半露水面,毗连的还有云逗楼、在山亭、涧阿小筑、松下清斋等亭台。坡上有花神庙,建于1931年,庙中供奉“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态端丽。唐驼为“花神庙”书有联句“春色斗燕支,天教万紫千红,都归主宰;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合住神仙”恰尽无锡“花神庙”的妙处。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登上建有灯塔的山渚岩石,三万六千顷浩淼烟波奔趋而来,使人为之胸襟开阔。灯塔后兀立着高2米余的鼋头渚刻石,正面的“鼋头渚”三字是光绪年间由无锡举人秦敦世书写的,另一面刻“鼋渚春涛”4字,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写的。刘春霖与园主杨翰西是同科进士,他在光绪三十年殿试中独占鳌头,但没有想到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他竟成了末科状元。这里的“春”字用的最妙。一是刘春霖来锡时正是仲春时节,二是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一般,显得美丽极了。三是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声势雄壮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大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所以鼋渚春涛是鼋渚涛声中最神奇的。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另一个著名的石刻则是无锡县令廖伦所题的“包孕吴越”摩崖,四个大字,气势恢宏,蕴涵无比,回味隽永,写出了太湖波澜壮阔的雄浑气魄,写出了无锡人襟怀天下的壮志豪情,游人驻目,不由击节长叹。无锡人钟爱此山此水,却含蓄地把那份珍爱巧妙地蕴寓在一句“千金能买太湖石,难买断岸此千尺”的赞誉中,那份自豪,那份惬意,着实让人艳羡。

随着人流,我们登上了传似人间仙境的“三仙岛”。登“云霄”、近“如来”、敬“老子”、闻鸟语、嗅花香,观水波荡漾,看绿树成茵,任春风拂面。虽无“南望烟墩春水暖,一声柔橹一消魂”的诱惑,却也是春光明媚、柳絮飞扬的迷人时节。置身于此情此景,确实令人陶醉。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凌霄宫”是一座九层的高塔,塔内有一座七八层楼高的玉皇大帝像,第一次知道,道教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有些不明白,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怎么会供奉玉皇大帝呢?看来回去要好好补习道教文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还是很值得研究一下的。凌霄宫里最精彩的应该是每层后室里面仿制的各地的壁画,特别是神仙膜拜图,纵是摹本,也非常的精美,值得一看。仙岛上所有道院里都有道士可以解签,并有各种符可以帮你消灾免祸,招财福贵。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走过一条小路,到老子铜像、函谷关楼、银河瀑布、先佛洞、卧佛等,反倒觉得佛教石窟比道教的内容更多。大觉湾景区汇集了我国主要石窟艺术的精华,被称为“仙窟荟萃”之地。“千手千眼佛”是仿造四川大足石窟而造,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关照世界,也就是大慈大悲的意思。“老子像”是仿造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而造,面朝东,寓“紫气东来”之意。“大卢舍那佛”是仿造洛阳龙门石窟里的主佛像大卢舍那佛而造,这尊佛也叫莲花洞大佛,最有名的地方就在于据说它是根据武则天的形象而雕。“九龙浴太子”是描述释迦牟尼降生后,九龙飞来吐温凉之水以浴太子的情景,后来发展为佛教在婴儿出生后的进行的一种宗教仪式,现代汉语中的“洗礼”一词也来源于此……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走马观花鼋头渚,不觉感慨万分。那浩浩荡荡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辉,既让人感受到太湖的开阔与博大,又让人感觉到太湖的温和与柔美。难怪当年郭沫若登上鼋头渚,面对太湖激动不已,题诗赞道:“信步上鼋头,龟丘水面浮。四周横黛浪,万顷泛金沤。范蠡祠犹在,女夷风正遒。光明无上处,帆影与归舟。”

夕阳西斜,鳞波点点竟不复“渔舟唱晚”;马达隐约,游人如炽,也将这遗世独立的山水品格的扭曲,那副“烈魂佳人”的对子,若不是用来怀念历史,倒也可以认为是对现实的一种叹息。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先人已随烟波去,此地空余太湖水”,也许历史就是这样,无论怎样挽留,千年之后自有它别样的诠释,没有必要寻找同等的感喟。而那首《太湖美》的歌,恐怕也要伴着白云终于成为远影。

或许,正因为有了范蠡与西施美好浪漫爱情故事,鼋头渚才显得如此多姿多彩,魅力四射。

不知何时,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张白帆、一叶小舟……

 

系列散文 <wbr>走进江南3 <wbr> <wbr>风景绝佳在鼋头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