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列散文 七彩云之南1  走马观花读金殿

(2008-10-02 12:04:37)
标签:

散文

云南

旅游

文化

心情

杂谈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1 <wbr> <wbr>走马观花读金殿

 

相传在远古时候,上苍在中国的西南方向撒下一把热土,形成绵绵群山;倾倒一碗琼浆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流;呵口仙气形成七彩云朵。这就是“七彩云南”的由来。

一提起云南,耳旁马上便会想起那首令人如醉如痴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曲柔情的倾诉,一份深深的眷恋,那美丽的孔雀、悠悠的大象、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奇丽独特的青山绿水,还有那隐现在原始森林中的傣家竹楼……

一次绝非偶然的机会,我们走近了这片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独特的民居、奇异的风俗、迷人的传说、神奇而美丽的红土地……

 

走马观花读金殿

 

金殿位于昆明城东约7公里,初建于明朝的万历年间,迄今已380多年。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还要完整;比湖北武当山的金殿规模更为庞大;据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铜建筑。据史载,铜殿曾经两次铸建,第一次铸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式样与湖北均县武当山铜殿相同,明末拆除迁往滇西名刹鸡足山大寺中。此后吴三桂盘踞昆明,便在原铜殿旧址重建铜殿,今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字样。铜殿在骄阳下殿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称为金殿。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1 <wbr> <wbr>走马观花读金殿

 

我们首先从山脚过“迎仙桥”到达“鸣凤胜境”石坊“寻仙访道”,石坊背题书“玉虚孔”三个大字。玉虚指仙境,孔衢指通道,意思是通往天宫圣境的正道。路边立有“吕祖碑”。上面写着“唐高风正节吕真人洞路”几个大字。相传明朝祟信道教的云南巡抚陈用宾应梦中神仙指引到此相会,遇到一位用两口锅相扣煮芋,绳牵小羊的穷苦老人,只因以貌取人,有眼不识“金镶玉”,辨不出此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因此痛失了上天为仙的好机会。痛定思痛,陈巡抚在此建了“迎仙桥”和“吕祖碑”,并认定此地是洞天福地,便修筑了著名的金殿道观。

途经三道“天门”,步行其间感到天高、山大、路宽、林深、心旷神怕,如临仙境。“迎仙桥”到一天门有七十二级台阶,一天门到二天门经二十六级台阶,它分别代表着道教的三十六天是,七十二地煞,这一百零八位神仙是玄武大帝的属下。当你步入天门之时,就进入了真武帝君的法门,三座天门又代表了在大罗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这是道家认为的最高境界。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1 <wbr> <wbr>走马观花读金殿

 

沿着两旁种满迎春花的小道往前走,望着左右长长的配殿,人行其间,让人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种意境用“收”字便可概括。上完台阶,眼前这座青砖所围的建筑被称作“紫禁城”,是明朝万历年间陈用宾所建,迄今已有400百年的历史。细看城砖有大小之分,原来,小城砖是道光年间遭地震损坏后修补上去的,而大城砖为明朝始筑。城上小楼是供奉魁星的“魁星楼”。城门口右边是明朝所植“玛瑙”茶花,花开九芯十八瓣,直径达七寸。左边是一株玉立婷婷、花大如斗的白玉兰。每到花开时节,茶花红似火、灿如霞,浓装艳丽;玉兰花白似玉、洁如雪,淡抹素雅。两花相映,美不胜收。

进入城门,眼前一亮,好一座古香古色,钟毓灵秀的金殿。城墙上有城楼、垛口,太和宫门上嵌着“棂星门”三个金字,门扉上楹联写着“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1 <wbr> <wbr>走马观花读金殿

 

 

进入门内,即能看到金殿的全貌。它的梁柱斗拱、覆领鳌脊、宝顶飞檐、匾额楹联、供桌神像、瓶炉器皿等,全部用铜铸成,重大250吨。殿高6.7米,宽深为6.2米,殿身立圆柱16根,殿壁为36块雕花格扇加坊拼成,铸造细致,结构复杂。殿中供奉着真武帝君铜像,高1.5米,披发跣足、仗七星剑、执七星旗、踏龟蛇。真武大帝又称玄武。传说在周武王伐封的战争中,真武大帝降服了变化为苍龟、巨蛇的水火二魔,归降后的龟蛇屡立战功,被玉皇封为“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和“太玄火精赤灵尊神”,专门施掌真武大帝的法宝、符印,书记三界神仙的功过善恶。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1 <wbr> <wbr>走马观花读金殿

 

铜殿柱上有联赞道“威武镇南滇,七星耀处河山朗;神灵终北极,一剑飞来海宇清”。铜殿前后各有一匠,前书“南无量寿佛”,后题“北极玄武”,一佛一道,佛道结合,为金殿一奇。铜殿外有左右相对两个铜亭,内奉水、火二将。在殿右前方有一条高10米的铜制旗杆,上悬“日月七星锁山旌”。七星铜旗高悬,象征北极玄天“普护”生灵。旗上铸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旗周围有二十八宿。据传早在远古时候,人们将天上的星辰分为二十八个群落称“二十八宿”,按它们位置分为东西南北四个群落,每方为七宿,根据这些星辰排列的形状想象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是龟、武是蛇),称为“四象”。“四象”被玉皇封为镇守四方的大神。旗子上端有日月,旗中是北斗七星,整个铜旗为镂空镶嵌。七星旗的建筑年代早于现在的铜殿,是陈用宾建筑第一个铜殿时铸造的。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1 <wbr> <wbr>走马观花读金殿

 

铜殿两侧各有一株明代紫蔽,已有400余年历史。紫薇夏初开花,因花期长而红艳又被称为“百日红”。当年吴三桂同陈圆圆游金殿,当寒冬腊月时,人们在殿外烧火炭,通过铜壁传热,室内温度宜人,到三伏盛夏,两人常坐在紫蔽树下谈笑纳凉。

铜殿后面有个院落叫“净乐天宫”。中间修建了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殿”。回廊小院中桂花叶茂枝繁,花开时节,满院飘香。院落建筑石基高大、四周用围墙围起,一个“抑”字包括了此间意境。

继续向前,只见一座金碧辉煌,巍峨挺拔的钟楼雄峙于鸣凤山巅,楼高30米,共3层,每层12个飞檐翘角,犹如36只展翅欲飞的“鸣凤”。楼上悬挂着一口铜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14吨,铜钟上铸有“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吉日仲春造”,距今已有570多年历史。据导游介绍,永乐年间战争中死难的将士百姓无数,明成祖上台后又施行“瓜蔓抄”,滥杀文武大臣,受株连死伤者数万人之多。为稳定人心,巩固皇位,遂大作水陆道场超度亡灵。大钟就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钟内外大都铸满经咒,据说祭祀祈祷时,每敲一下钟,就等于念钟上经文一遍,以此超度灵魂。上行下效,一时间铸钟之风盛行全国。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1 <wbr> <wbr>走马观花读金殿

 

出南门,过长廓,但见满山的云南油杉,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此处树木苍翠挺拔,花草郁郁葱葱,微风拂来,满园清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群山之顶举目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独到的云南的天、云南的地,那白云悠悠、那葱翠林荫,风起于眼前身后苍松翠柏的枝叶之间,阳光漫射在这一株株、一丛丛樱花、海棠花、迎春花怒放的花海之上,顿觉有一股仙气浸润心田。这风脉、这气韵,足以泯灭人的凡心、超脱人的灵魂的。

在我们即将离去时,钟楼上的大钟奏然响起,是那么的悠长、那么的久远,在浩瀚的群山中聚聚散散又飘飘忽忽,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