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如茶
标签:
文化 |
平生喜欢喝茶,特别喜欢喝绿茶,却不懂半点茶艺,想来十分可笑。
前几年,我的一位朋友接触南方的客商较多,多多少少收受了一些他们送来的茶叶,从中也“蹭”喝了许多好的茶叶。像什么龙井、毛尖、大红袍、铁观音等等,好不惬意。
前几日无事,上网聊天。广东的一位网友借机发过来一个表情:请喝茶!并且问:是大红袍还是毛尖?我说当然是大红袍。双方一阵大笑,不约而同地说出“好友如茶”。
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中,茶是友谊的第一使者,敬茶待客是生活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礼节,一如迎宾的第一张笑脸。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却认为:好友之交浓似茶。茶的幽香,是深藏不露的,它恬淡隽永,深沉耐品,不像“雪碧”、“可乐”般刺激人们的味觉。茶后缠绕在舌尖上的清香,总是让人回味无穷。饮茶,饮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平和,在品酌之中体会茶汁沿喉管缓缓而下的那份感觉,不仅甘醇爽口,而且余味绵长。那缕淡淡的清香,一如隐隐丝竹之声,给人以微熏和安详,让人生发出无尽的遐想。与身体融合之后的一股甘醇与香甜,犹如好友彼此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好友如茶,要有内涵,要有深度,要经得起回味,与如茶般品质的人相处,就如品茶般的美妙。不过这种友情通常也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浓度与深度,日子在继续,而友情也在不停的过滤。
好友如茶,先淡后浓。细细品位,先是淡而无味,再饮便有余香,而且越来越有味道。那是因为彼此的信任度加强,心灵里珍重的东西,便架起了一道共鸣的桥梁。深交便是浓茶,茶的浓淡便是友情交往的深浅。当茶淡了的时候需加点茶叶,水的温度不够了要重新加温。泡一杯好茶就如交到一位好友,不是任何人都能同喝一壶茶的,能走到一起喝茶也需要缘分。
最为要好的朋友也应似一壶清茶,在袅袅热气中,茶清雅平实,人返璞归真,让人物两忘。当你无精打采时,一杯浓茶会醒脑提神,孤寂无聊时,一杯热茶会让人身心温暖。无论何时,在闲散淡泊的外表下,茶里深藏的总是一份永恒的真情。若是朋友都像茶那样,失误时拉一把,患难时帮一把,失落时给予鼓励,成功了共品喜悦,那么人间便会充溢爱意。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
朋友是人生旅途中的知己。相聚则掏心相处,别离则思念于心。一方小桌,一壶开水,少了些客套,多了几分真诚。没有锦上添花的敷衍,确有雪中送炭的真切。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轻吹杯口,带动一漾一漾的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记不清这是哪位名家说过的话:
花茶是诗,诗言志。花香茶味浑然如一,珠联壁合,志心不已,诗求韵,花茶冲泡程序如诗韵,烫赏冲闷,敬闻品谢,无不成韵。
绿茶是词,词明心。绿茶晶莹剔透,如一方碧玉,悬于心畔,芳心尘心,一目了然。
功夫茶是散文,散文在神,在韵。功夫在文外,在心外,在茶外,散文游神天下,起于四合,散于八荒,而集于身心。
红茶是剧,剧表人生。红茶如人生百态,世态云云,可清饮,可加糖暴食,可杂烩拼合,可献浪漫情剧求变。
禅茶是经,经言禅机。求四大皆空,天地合一,天人共生。禅茶力排世俗,以清静昭示,大智若愚,大彻大悟……
细细品味,确实有些道理。
我常常坐在一个人的房间,独自倒上一杯热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你看那茶,刚冲入水的时候,在水里来回翻滚,不就像初涉世事的我们吗?到处碰壁,遍体鳞伤。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来作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有人说好友如茶,于闲适安静中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君子之交淡淡然,清心而宜神;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有人说好友如歌,或给你以心灵的抚慰或予你以情感的共鸣,一路有歌声为伴,人生的路上何谈寂寞。其实我觉得好友亦如禅,倾心面对一友人,听他娓娓述说听他静静道来,如禅的好友能令你情感稳定人格高尚,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令你进入到一种静读禅经的无我境界,无我无他无时无空且无型,惟有一种思想在空中飘荡,得此好友何其珍贵!
如是,我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虽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已到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茶如朋友,情浓于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