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徐涛“骨灰级”的朗诵
(2016-04-04 22:13:30)同一首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朗诵,却人不一样的感觉,而后者的感受被定义为骨灰级(等级已经高得不能再高)的震撼,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徐涛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009年元旦联欢会上的朗诵到2016年参加《鲁豫有约》栏目,七年的光阴,让人感受到徐涛的许多不同。
原先的短发显得精神而成熟;而今则蓄起了的长发,虽亮,然惹眼的却是那青丝中夹杂着的霜发根根;元旦联欢会上,喜庆节日的缘故,朗诵的自始至终,都见他满 带着笑容;而今参加的是一个访谈节目,不需要表情上的规定,更接近真实些——沧桑深沉,一如他现在朗诵时给人带来的的感受。
比较两次朗诵,两次相隔七年有余的同一首诗的朗诵,虽非有云泥之别,亦若泾渭,场合不同固然是其原因之一,这七年里的尘世纷扰或者给了他更多些的对这个世 界的理解与感悟吧!如果说元旦联欢会上的朗诵,多多少少总是带有着一些表演的成份的话,那么而今这次则感觉俨然成为了已经逝去了的海子留在这个世间的代言 人!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有的只是与海子的同感共鸣!声音圆润却不刺耳,夜空里耀眼而不炫目的明星!以为这样的朗诵才能配得上海子的这首诗,进而让人想到年 轻的海子居然有这般的出尘之想,以致于决绝地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是有原因的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看似对自己抑或别人的喁喁低语,表达也只是自己对世事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实则传递的则是不随俗流转意欲超然尘世的不愿苟且,在诗人的眼中,这个他衷心祝福的世界已经被他自我剥离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试想,不有世情的练达,与人世的沧桑,并且依然葆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焉能窥探诗人海子的心海一角?倘使视朗诵为表演,可读此诗者甚众,然而能够深悟其 情深晓其义深明其心有几人哉?能够在短短两分钟内,用自己那可以塑造灵魂的声音将作者的这诸多情愫传递给听众,并且十足震撼力,洵非易事啊!徐涛老师做到 了这一点,于是传为“骨灰级”的震撼朗诵,我觉得堪当此誉!
1、http://v.ku6.com/show/hlajzAn9W1bMz5snFd8fMQ...html
2、http://m.v.qq.com/play/play.html?coverid=veb006h9n65ndty&vid=n00194fa4aw&ptag=4_4.7.2.11353_wx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