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之胡带来的交集
(2012-10-17 10:53:26)分类: 生活随感 |
胡之胡与湖北相约,没有邂逅,只有美酒。但无奈酒量不胜酒力,喝了0.1瓶就让小楼的季节成了旧天气。村长有财哥理直气壮的放了人家鸽子,还更了个“今年天气新”。俨然一个别拿村长不当干部的架势。今年懒于写字。看着哥哥姐姐们的更新,很是羡慕。虽然无法在美酒与美女上和你们有交集,但是看你们的故事就够了,这是一部博客轻喜剧,耐看。
买了胡之胡的相见欢之后,我在申通的运单上看到了胡之胡的联通号码。悄悄的记了下来。因为我从小到大就喜欢语文,对语文老师也格外尊敬,在教师节,中秋节的时候发过去祝福短信。胡胡也像模像样的回复。没有写出褶子的沧桑感,简单的祝福就够了。
我对待相见欢不像他们都扔进了厕所,我把它放在床头,每当快要睡觉的时候,我的那个她躺在我的大腿上,我就给她读相见欢里面的故事,读胡之胡的父亲,读梁老传奇。每次读完都异常困倦,你看胡胡的书是多么的具有催眠功效。这是失眠者的福音。当然,困倦不能掩盖我的感动。我总是可以感受到似曾相识的影子。因为我也是山东人,也喜欢吃饺子,也喜欢门楼下的过堂风。
很多人都说语文不用学,莫言用事实证明了那是扯蛋。高考三大科目,语数外,只有语文有诺贝尔文学奖,数学没有,英语也没有。所以语文很重要。胡胡很重要。
交假朋友要找利益关系,交真朋友要找性格交集。我相信臭味相投远比共同利益来的更持久些。既臭味相投又有生活交集的朋友就更加难碰到。碰到了就是一辈子的朋友。
胡之胡有个弟子,05年的时候参加高考,之后到了广东上大学,大学四年后,出国去了澳大利亚念研究生。一转眼七年过去,很多人痒了又痒。很多人来了又走。胡之胡对这个弟子的记忆也只存在那年的高考。
05年的时候我参加高考,去了东北上学,毕业后从东北到西北,从西北到西南,再到华南。几经辗转在深圳认识了他的这个弟子。我们一见如故。每每一起吃饭都能聊得开心欢乐。就在买了胡之胡的书后,我就向我的这些朋友推荐。就在一天我们又到一起喝酒,我说:邢凯,我一个博友写了本书叫相见欢。非常好看,好像你们应该是老乡。没想到他脱口而出是不是叫胡之胡,是不是叫胡连斌?我说你怎么知道呢?他激动的说:他是我高中老师啊。
这就是交集。胡之胡成了焦点。然后我拨通了胡之胡的电话,两次后没接。我这位朋友说,他不接就算了吧,口气中透漏着失望。可是过了十几分钟后,胡胡打过来了,简单介绍后把电话给了他们师徒。我可以听出来他们双方的局促不安。可以听出他们对这次巧合的惊讶。师生情就这样重新开始于一个普通的饭局。
有人在博客里描述天气的新旧,他们或是向往,或是怀念。其实怀念和向往的不是简单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而是在这些季节里发生或期待发生的记忆。这记忆给季节做了注脚,让它变得五颜六色。所以才更值怀念和向往。
希望大家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