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信息时报讯 (记者 梁健敏 实习生
梁嘉慧通讯员 黄亮)
巨大的“鲨SOS”挂在脖子上,旁边的“猎杀鲨鱼”巨幅手抄报细述着人类对鲨鱼的误解。周日早上,在广州市第七中学校门口,一名高中女生的行为艺术吸引了众人围观。这一以“以身护鲨”的爱心善举引发了微博上近2万网友的支持转帖。
http://s10/bmiddle/5a2c305bg9f951e641489&690
鲨鱼,女学生,微博。三个完全不搭调的词语在昨天以一个行为艺术的方式出现了,这个高一女生不算漂亮,身披SOS的巨大条幅,站着校门口,用自己的方式宣传鲨鱼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种咆哮体的行为艺术方式通过微博的转发,赢得掌声及喝彩,同样也遭到非议与批评,对于鲨鱼是否要保护,我认为作为一种生物,作为生物链中比较高级的部分,保护鲨鱼是正确的,而我们要关心的则是这种方式是否可取?
我们知道,现在网络推手炒作比比皆是,我们对于更多的突发事件缺少了判读能力,因为在我们认为是事实的时候,偏偏是无聊的炒作,而认为是炒作的时候反而是难以置信的事实。所以对于新闻,我们越来越多的是先围观,转几圈仔细看看才能够敢于下结论,如此这般也不能让我们自己确认判断是否正确。这种彷徨的心态是由于太多的无聊炒作引起的,所以基于这种方式的“保护动物”笔者还是持否定意见的。
现代宣传方式多元化,电视媒体,电脑网络,手机微博都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新产生的方式总是会有很强的传染能力。这个女学生的行为通过微博近2万人的转发获得惊人的曝光率,她只是保护动物,假若是艳照门或者私密泄漏等等,无疑早成的伤害就不是我们所能估量的了。因为以2的N次方扩大倍数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新鲜方式还是要慎用。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
现在的孩子在接受信息方面变的越来越前卫,像手机微博的应用,咆哮体的应用,行为艺术的应用,我们不反对学生对与新生物的接受能力,我们要考虑的是这些漂浮的方式是不是健康,比如今天咆哮体的方式,曲解汉字,脏话连篇,满腹牢骚,自以为是的方式即使用来宣传好的东西,也未必能获得称赞。我们有很多方式选择,为什么选择这种恶搞或低趣味的方式呢?这表明接受能力不代表选择能力,现在的学生缺乏主观判断力,这样的趋势是很可怕的。因为我们需要的主观判断能力较好的人才。
环保固然好,方式更重要,咆哮体,行为艺术的方式要慎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