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2月21日报道在检察官的步步追问下,身穿黄色号衣的李晓强——这个文静、孱弱的“85后”大学毕业生,正痛苦而混乱地回忆那个鲜血飞溅的下午:
在厨房里,她背对着我,近来所有的压力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我完全失去理智了,从口袋里掏出那把羊角锤,往她头上敲了下去……从厨房追到房间,从一间房追到另一间房,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就想用羊角锤去敲她的头,一直敲,不停地敲,似乎只有这样,多日来憋在我心里的那股怨气才能减轻……直到再也敲不动了,我的理智才回来,那一刻,我才突然看到满地、满床、满身的鲜血,突然听到准丈母娘和那位老太太呼喊救命的声音,我才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
http://s7/middle/5a2c305bg97ef9cf7c766&690
80后的人们已经集体奔三,在2010这个而立之年里,很多人背着啃老名义做起了房奴,他们的日子苦涩里透着幸运,而85后则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挤不动的公考大军,挤不动的人才招聘,高涨的房价物价,都给85后带来前所未有的思想压力。
看完这则新闻,我内心非常纠结,因为我也是85后,也是大学生,同样也买不起房,房子就像琼楼玉宇,让人只可远观。看这则新闻的时候我没有愤怒,没有斥责,只有纠结,一种莫可名状的辛酸。李晓强从小便是个好学生,品学兼优,但是在社会的重压之下还是犯了错误,因为现实不是乌托邦,不是象牙塔。爱情的甜言蜜语在杨妈妈这个过来人眼里只不过学生游戏。是这不免又让我们想到了当今的教育,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在学校的外墙上看到“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是用成绩考量学生的制度真的能“百年数人”吗?一旦从学校里出来,我们思想的堡垒就会被社会现实强力劈开,有人说“生活就像强奸,在无法反抗的同时就认真享受”。有时候我们就缺乏这种享受的精神。
在李晓强的庭审现场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压力”。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等。这种压力是85后大学生所普遍面临的,很多人虽然品学兼优,但是缺乏和人交流的能力,在被社会面试的时候会没有招架之功,导致他们对自己苦学的知识的怀疑,从而更加封闭,但是那些学习较差的在学校的时候就有很多想法,不断去摸索,试验,很多人从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摆地摊,所以这些人在面对失败和压力的时候会很乐观。不能不说人生中只有多些挫败才能成长.
是什么让李晓强在“普遍”压力下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暴发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很大原因,然而更多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因为在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从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给了他价值观,世界观,给了他判断事物的标准,但是学校教育没有给他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法,当残酷的社会教育撕碎我们的价值观的时候,他便没有了能力去判断,我们总是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近些年的成果来看,素质教育是是哄小孩玩的,要让我们的大学生真正能够面对压力的时候能很好调节还要从长计议。
我是87年的,毕业一年多,在学校的时候我也参加过公务员考试,但是独木桥就是独木桥,整个学院只能有寥寥几人通过,我们宿舍更是全军覆没,毕业的我们才发现我们曾经的梦想是多么脆弱,有很多人通过家里的关系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工作,其余的从农村出来的只能在大城市漂泊,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但是从80后从垮掉的一代到社会的顶梁柱,我想我们迟早也能从社会激流中脱颖而出,我们不怕挫折,挫折让我们成长,成熟。
悲观者无论什么角度看都是黑暗的,而乐观者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光明的。就像我们社会的环境,虽然有着我们无法控制的客观因素,但是在我们可控的世界里,我们要好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态。希望这样让我们纠结的“爆发”不再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