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2016-03-09 20:45:50)
标签:
唐崇健企业管理 |
分类: 企业管理 |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竟然缺少“工匠精神”,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这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所致。中国的产品不如德国和日本,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才能做出极致的产品,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是你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好的工匠,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企业效益和工作效率。无数事实表明: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不仅仅是专家和工程师的事情,工匠同样至关重要。
工匠精神的内涵: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荆棘。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在互联网思维狂舞的疯狂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