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本无法一下读完的书

(2015-02-28 17:57:09)
标签:

唐崇健

杂谈

分类: 随感/杂谈

一本无法一下读完的书

——读《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感言

利用春节休假的时间,带上《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这本书想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一读,但节日的喧嚣气氛中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汽车喇叭声中始终让我无法静下心来。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属于自然科普书。本书两位作者戈登·汉普顿、约翰·葛洛斯曼,都是不折不扣的生态环保主义者,戈登·汉普顿是声音生态学家,20多年来从事录音工作,而约翰·葛洛斯曼则是生态作家,为美国多家报刊撰写环保文章。书中叙述的故事生动、文字优美、令人深思。

每当夜幕降临,我期待在宁静的黑夜再捧上《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此时,我才发现,我面前的夜不是黑的。在大自然的原始配置中。夜天经地义是黑的,黑了亿万年。而现在“夜”的“黑”好像被人类驱逐了,在没有星星,没有明月的时候,深夜仍然被灯光渲染得五颜六色,让人心荡漾。其实,夜和黑夜是两样事物,夜是时段,而黑夜是一种境。35年前,我记忆中的黑夜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行时会聆听到来自自然界不同物种的声音。特别是捕蟹的季节,我们拿着火把走在田野间,静听来自远处的蟹声而抓捕之。

世界上安静的地方愈来愈少,尤其是已开发的国家,因为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造成噪音和环境污染。1905年诺贝尔奖得主细菌学家罗伯特柯赫曾经警示我们: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和瘟疫一样。而这一天,已经提早来了。

 今日,宁静就如同濒临绝灭的物种。拯救寂静,成为一种时尚,也是责任。

凡是美好的事物总是出自安静的地方。

只要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痴人,这个世界就不会太糟糕。戈登·汉普顿和约翰·葛洛斯曼可以算得上是这些“痴人”吧。

哲学家汉斯·马哥里奥斯说:“唯有在静水中,万物的倒影才不会扭曲。唯有平静的心,才会充分感知这个世界。”在春节期间我去了几个江南水乡和儿时游泳、抓鱼的地方,很多的静水呈现出的倒影是不会扭曲,但所有不会让倒影扭曲的水都成了腐水了。水是万物之源,水脏了,所有的生命还有希望吗?冬天的河水可能是干枯的,很多人相信,春水还将来临。而春水能将这些脏水带走吗?

我在想,有朝一日,能够摆脱手头上的所有的俗事,走进深山中找寻一处客栈,带着一颗宁静的心,享受《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优美的文字和聆听美妙的自然之声……

什么是宁静?宁静就是你的内在空间或知觉,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注意到寂静的存在。寂静是有益的,但是寂静并非是获得宁静的前提条件,即使周围喧嚣不堪,你仍然能够在这片噪音之下感受到宁静,感受到噪音之源的空旷与宁静。

爱什么就害怕失去什么。现代文明,犹如一列巨型火车铿锵、铿锵碾碎着吞噬着最后的寂静。失去的村庄、绝灭的物种、填没或干涸的河流、森林的砍伐、山石的开采等这些没有节制的行为最终会让人类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作者呼吁“我无法想象失去静谧的未来”,因此,“我主张宪法赋予我享受寂静的权利”。其实,当前中国更需要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和地方政府破坏自然资源的不良行为。

我无法想象失去寂静的未来,也不愿有这样的未来。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在夜晚听不到三声夜鹰优美的叫声或青蛙池畔的争吵,人生还有什么意义?”1855年西雅图酋长致富兰克林总统的信里说。如此,许多现代人的人生已然失去意义了。我们只好寻找内在的寂静,心灵的寂静,灵魂的寂静。

如果我们要解决当下的环境危机,就必须永远改变现今的生活方式,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