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人才”的断想

(2013-03-14 07:17:52)
标签:

唐崇健

企业管理

分类: 企业管理

关于“人才”的断想

什么是人才?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员工已不仅是资源,更多的是资本,而资本运作后产生的价值是巨大的。

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人来说,都会遇到天花板。不仅是能力天花板,还有职位天花板。要注重这些天花板人才,在给这些人才物质激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关注、给予挑战、给予光环和荣誉感。给予他人荣誉,是最便宜也是最有效的激励办法,有时候金钱不是万能的。

要保留人才,一定要建立起人才供应链,有充足的供应,保留才不难。

招对了人,才能留得住人,否则会造成人力的浪费。事实证明,人才招聘的成本远远大于人才培养。

所谓对的人,其实就是价值观与企业匹配的人。价值观匹配,被视为招聘工作的经典法宝。

招聘不是单向的交流,也非拍脑袋的决定,而是要双方敞开思想沟通。

不得不承认,墨守成规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改变,人们把变革视作挑战、阻拦和障碍。

一个不会表达愤怒情绪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因为愤怒在很多情况下等同于激情。

每个人要学会自主管理的要点:第一,每个人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第二,每个人把对别人的承诺看得与对自己的承诺一样神圣;第三,真正让自己去承担责任,让自己去决策自己的事。

如果一个人对一个公司的价值观比较认同,他往往会愿意为这份事业牺牲小我的需求。

学习,是最高效的挑战。而挑战,则是最刺激的学习。

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具有多变性,他们会随着家庭、工作、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有血有肉,更渴望被关注、被理解。当员工无法得到情感关注时,他们就会更关注自身能够得到的利益。

成本增长是大势所趋。企业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将人力成本转化为人力资本,把现有人的产能提高,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目前,专业化技术人才短缺,而具有一定行业经验的管理人才则更加短缺。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可以不疑,但制度上的监督却绝对不可少。让友谊归友谊,制度归制度。

一个人在任何领域、任何岗位上的绩效表现,其背后原因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两倍。而团队绩效的40%,也是受情商影响的。

当企业没了方向,即失去了拉力;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即失去了推力;当员工没有考核,即失去了控制力;干好干坏一个样,即失去了压力,此时,管理就失去了平衡力。

一个人身上出现了瘤子,一定要忍痛割除掉,才会使身体重新康复。员工亦如此,不给员工压力并非对员工负责,会滋长其惰性而使其失去成长的机会。因此,适当的“狠”犹如一剂良药,虽苦但治病为先。

所谓知人善用,很多时候建立在个人经验和感性认知基础上。

压力不等于效率,而高压常常成为效率的绊脚石。

最佳的人才保留办法是使用好人才,不断给予其挑战性任务。对于人才的保留,给予挑战性任务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

在人才面前,若你比竞争对手给出的工资高一截,一年之后回头看,你获得的利润远远高于付出的成本。企业最高的成本不是给合格员工发高工资,而是给大量不合格员工发低工资。

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好,中途也没有被打扰,他就能渐入“佳境”。渐入“佳境”需要时间,就好像睡眠,人们会先进入浅睡眠,然后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任何干扰都会让他从头开始,这就是为什么干扰是最大的敌人。

学习,最好从工作中体验到真知,这比看长篇大论管用的多。

关于人才培养,我最喜欢一句话,也不知道是哪片云彩会在下雨,如果你都为员工想到了,那么他们自然会离不开你。

一个企业管理不好人才,这个企业的未来不可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规则的磁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