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崇健杂谈 |
分类: 随感/杂谈 |
甲:我总是扔东西。
乙:我总是丢东西。
甲:我总是主动的扔,需要扔。
乙:我总是被动的丢,不舍得丢。
甲:正因为你不舍得主动的扔所以你才被动地丢。
我曾读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老人上火车,一只鞋子掉到车外,火车开了来不及下去拿了。老人立即把另一只鞋子也扔出了窗外,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何那么做。老人说:“只有一只鞋子了,留着也没用,但如果把它扔到一块,说不定别人还能穿!”这是一个主动扔的故事。
我也读过葛朗台的故事。葛朗台特别有钱,但锱铢必较——家庭生活中,多放一块糖都不准。为了省钱,全家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杂务全由女仆包办。临死前,他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上,一再嘱咐她将来要到天国向他报帐。这是一个被动丢的故事,这是一个不懂得“舍”之美好而死守“得”之欲望的故事。
其实,舍与得,看似对立实则息息相关。不舍,怎可能有得,先舍而后得。比如,舍财富济贫困,人可以获得慈悲的美德;舍痛苦往欢愉,人可以获得精神的超脱;舍安逸甘奔波,人可以获得丰富的阅历;舍计较选悦纳,人可以获得豁达的情怀;舍依赖向独立,人可以获得自立的勇气和能力……一个常愁眉不展的人问我,这世上有没有可以长久快乐的秘诀?我说有也没有。其实人不快乐的最重要的原因往往是徘徊在舍与得之间无所适从。
我指的“有”是说它确实存在,但那只有心智明媚者才探索得到----比如懂得换角度思想;包容一切人和事;努力让自己活在现在不悔过去不忧未来……我指的“没有”是说,快乐是一种虚化的东西。一种无形的难以捕捉的情绪,并非真实存在的物质,它只存在于你不抱怨、不计较、不忧虑并懂得对生活中一切感恩知足时才会出现,且稍纵即逝……而这些,不懂得“舍得”真谛的人,是断然不能判断快乐之神的去向的。即使知道了,他也把握不了那种美丽邂逅,屡次会与之失之交臂……
其实,天下万物都有它来去的时间,人只需安静地享受其中过程,对于那种累了自己又累了别人的东西把它放弃吧。
舍与得无处不在,舍与得无时不有。他需要我们智慧的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