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宝胜集团唐崇健杂谈 |
分类: 随感/杂谈 |
招投标要求之怪现象
一、标书费
一些招标代理机构靠卖标书赚钱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们的做法是:不进行资格预审,直接卖标书,多多益善,几十家供应商参与投标;标书价格无收费标准可依,更是爆出上千元甚至几千元一套的天价标书;将一个标拆分成许多标段,每个标段单独招标。
二、投标保证金
投标保证金通常为标的的2%,并明确规定不收保函和不计息。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标的3000万元,保证金就需60万元,按月息5‰计算,一个月需要支出利息3000元,一些招标代理机构因此恶意拖延评标时间,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公布招标结果的比比皆是。对于不中标的投标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三、原件
一些招标为了严谨,要求投标人提供营业执照、法人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开户许可证、检测报告等资质材料的原件。这些要求看起来是对的,但对于一个公司,这些材料的原件通常是唯一的,如果同时有多个招标需要提供,那么投标方只有去公证处办理公正手续,需要支付相关费用。更有甚者,一些招标机构为了证明投标人的业绩,要求提供大量的合同原件(我们公司就曾遇到要求提供15亿元数百份合同原件的情况),如果这些原件遗失,无疑会给投标人带来很大麻烦。
四、注册资金
有些招标对企业的注册资金要求较高(通常是行业内大型企业的标准)。对于重大工程还可以理解,而对于一般性工程,这样做对中小企业来说很不公平,对于一些特色产品来说,大型企业的精细化程度未必赶上中小企业。相反,有些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实力却恶意提高注册资本,以此来压制同行参与竞争。
五、标书制作
对企业来说,制作标书需要支出巨大的成本。招标文件形形式式,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其中很多复杂的格式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招标方不提供电子版令人头痛,同一项目屡次招标都要重复制作同样标书。除了消耗巨大的人力以外,还要耗费巨大的财力。标书一正N付,分商务标、技术标、价格标等等。提供电子版吧,邮件不行、光盘也不行,要求U盘(还必须达到多少G)。拿我们公司来说吧,一年制作标书约用掉30万张纸,若干碳粉,不知砍掉了多少棵树,排放了多少CO2?我们只能表现出无奈!据说招标代理机构靠卖废纸、U盘等也能创造不菲的收益。
招投标要求中的种种怪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呼吁招标过程要规范、务实、简洁、节约。重现场考察,轻招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