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味散文:白乌鸦与黑乌鸦:青岛李岩撰文

(2020-01-11 00:54:18)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趣味散文

白乌鸦与黑乌鸦

青岛李岩撰文

 

       在德国逗留,时常看到乌鸦,当然是司空见惯的黑乌鸦了。众人皆知,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你知道世界上还有“白乌鸦”吗?其实,我也是刚知道。真有点孤陋寡闻了。得知2015年德国国际青少年图书馆(International Youth Library)颁发出2014年白乌鸦“White Ravens”奖,《格子的时光书》被选定为2014年最优秀的儿童读物之一。白乌鸦奖(White Ravens)由德国国际青少年图书馆颁发,每年从50多个国家、30多种语言中选出200本儿童文学作品,因该奖项已经获得国际上的认可,突出了当代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的发展趋势。据悉,此次博洛尼亚儿童书展中将会对白乌鸦奖图书做重点推荐展出。哎,为什么叫白乌鸦奖,而不叫“黑乌鸦”奖呢?我寻思着。

赶紧查资料,原来,白乌鸦顾名思义,就是白色的乌鸦,是雀形目鸦科数种中白色乌鸦类的俗称。虽然十分罕见,但还是确实有的。诚然,乌鸦是一种分布很广的鸟,几乎全球各地都有。它们常常在城乡的高树顶上筑巢,在上面"呱呱""哇哇"地叫个不停。由于它的叫声单调凄厉,所以一般不受人们的欢迎。许多地方,还把它们当作"不祥之鸟",说什么"乌鸦噪,祸来到",当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俗话说的"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乌鸦,确实都有一身乌黑的羽毛。乌鸦真的全是黑的吗?不是!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全身白色或身体部分是白色的乌鸦。例如,非洲的坦桑尼亚就有三种并非全黑的乌鸦,一种叫做斑驳鸦,身长40多厘米,颈项上有白色的圈,胸部是白色的羽毛;另一种叫白颈大渡鸦,颈部和背部都生长着月牙形的白毛,非常好看;白乌鸦还有一种叫斗篷白嘴鸦,嘴是白色的。最令人惊奇的是,在日本发现了一只全身皆白的真正的白乌鸦!

在日本发现这只全身皆白的真正的白乌鸦的,是日本琦玉县秩父郡长静汀鸡肉店经理大泽实义的邻居。1987年5月25日他在外出散步时,在路旁的草丛中发现了这只白乌鸦,他捉住了它并把它送纵队大泽实义。这只乌鸦的体型和人们通常所见的黑乌鸦没什么两样,只是它全身羽毛雪白,眼睛、嘴和两只爪子均呈粉红色,样子非常可爱。它喜欢吃生鱼,喜欢玩水,大泽实义把它当作宝贝养在家里,经常有一些好奇的人前去参观,一睹这只"白乌鸦"的风采。据鸟类专家说,这只乌鸦之所以"与众不同",可能是由于它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而造成的。据报道,在我国的新疆阿尔泰山和湖北神农架也有这种全身雪白的乌鸦。

印度南部的一个小村庄近日出现了一只白色乌鸦,这让当地的居民吃了一惊。它不但羽毛是白色的,就连腿甚至嘴都是雪白色的,而且据当地人介绍,这只白色乌鸦的长相还十分奇特。如今,这只白色乌鸦已经成为当地的明星,每天都会吸引许多游客慕名前来。

台湾新竹县横山乡内湾村民王宝贵饲养一只白乌鸦,因为住在鹦鹉隔壁,经常听到鹦鹉讲人话,学会简单的问候语,很得宠爱。这只白乌鸦是王宝贵的朋友3年前从日本带回来的,它已经7岁;王宝贵说,乌鸦在国人眼中,总认为非吉祥物,一开始她并不接受,后来,朋友告诉她,白乌鸦在日本是吉祥物,她才养它,摆在鹦鹉旁边,每天喂食面包虫。这只乌鸦属日本细嘴乌鸦,因基因突变,全身白羽毛,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华北、东北一带。

 有一个有关白乌鸦的典故,说的是晋文公焚林以求介推,有白鸦绕烟而噪,或集介子之侧,火不能焚。晋人嘉之,起一高台,名曰思烟台。种仁寿之木,木似柏而枝长软,其花堪食。故《吕氏春秋》云:"木之美者,有寿木之华。"即此是。或云,此鸦有识,于焚介之山,数百里不复织网罗。(此"鸦有识于焚介之山数百里不复织罗网",《拾遗记》三作戒所焚之山数百里居人不得设罗网。)呼之曰仁鸟。俗亦谓仁鸟白臆为慈乌,则此类也。(出王子年《拾遗记》)翻译过来,就是春秋时晋文公焚烧树林寻找介子推时,有只白鸦鸟绕着烟鸣叫,有时停在介子推的旁边,火就烧不着介子推。晋国人很赞美它,修建一座高台,起名叫思烟台。栽种象征仁爱、长寿的树木,这树像柏树,树枝长而柔软,开的花能吃。所以《吕氏春秋》上说:树木最美的,有寿木之华彩的,就是这种树。有人说,白鸦很有识辨能力。人们在烧死介子推的山上,几百里之内不再设罗网捕鸟,并称这种鸟叫"仁鸟"。人们也叫仁鸟中的胸部为为慈鸟,就是这一类鸟。

还有,《白乌鸦的故事》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缪赛的小说名作。作者以一只并非神鸟的白乌鸦的口吻,用诗意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揭露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幸,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小说是这样开头的:在这世上,做一只独特的乌鸦,该有多么荣耀,但又多么艰难啊!我绝不是一只神话中的鸟儿,而且市封先生也描绘我的情况。然而,唉!我又极为罕见,极难寻觅。但愿完全不可能有我这样子的!

《白乌鸦》是献身于理想,还是与现实妥协这两种力量自始至终都在主人公的内心相互角力,成为一道哈姆雷特式tobe,ornottobe的难题。尽管有着清晰的情节脉络,这部写作态度极其严肃的小说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故事体小说,而是一部把质朴的古典技巧与强烈的内心冲突相结合的现代小说。中国少有的思想型作家朱也旷的故事提小说《白乌鸦》深刻地展现了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在我们时代的特殊处境。朱也旷,本名朱力远,196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南方周末》编辑。作品诸于《方法》、《读书》、《人民文学》等报刊,被认为是中国少有的思想型作家。

《白乌鸦的寓言》还是很久很久以前,鸟世界中的乌鸦分为黑白两种。两种乌鸦的羽毛黑白分明,从来也不会混淆的。据白乌鸦和黑乌鸦"鸟经"一书记载,白乌鸦数量很少,是乌鸦中的贵族。白乌鸦也从来不会呱呱滥叫,不会见人世间有什么悲哀的事情就幸灾乐祸。白乌鸦的羽毛最为干净,澡也洗得最勤。而黑乌鸦呢,它们是乌鸦的大多数,这大多数中的大多数的德行,是世人皆知的。在鸟世界中,白乌鸦最受鸟儿们尊敬,那些高贵的鸟类,如天鹅,大雁等等,都愿意跟白乌鸦来往。长此以往,黑乌鸦对白乌鸦的嫉妒,已经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嫉妒一旦走到极端,就是仇恨。黑乌鸦只需要有个领头的把它们团结起来,一起对付白乌鸦,白乌鸦就要倒霉的。果然,在乌鸦元年,黑乌鸦中出了一只"枭雄"。它不但勇猛无比,而且,文化素质也不错。它为了坐乌鸦天下,煽动乌鸦起来为自己效力,必须树立一个大多数乌鸦的对立面,也就是我们人间所说的敌人,它就想到了白乌鸦。这只鸟的聪明之处在于,知道宣传的"说法"很重要。于是,它编了一本书历数了白乌鸦的几百条不是,说白乌鸦的存在,是造成黑乌鸦在鸟世界中地位不高的重要原因,不把"黑"和"白"颠倒过来,黑乌鸦就休想在鸟类中占有一席之地。

"说法"一旦被接受,时机就已经成熟。那只乌鸦枭雄振臂一呼,黑乌鸦们就风起云涌了。它们成匹地啄死白乌鸦,抢占白乌鸦的地盘,掀翻白乌鸦的窝,连白乌鸦仔也不放过。真是"残无鸦道"。据"鸟经"记载,在某个地方,白乌鸦纷纷从空中俯冲而下,跳河而死,一度使河道阻塞,黑夜生辉。过了不久,乌鸦枭雄就当上了乌鸦国的国王。当王位坐稳之后许多年,它为白乌鸦平了反。这是因为,它非常想找一只白乌鸦小姐为妃,生出一堆白乌鸦来继承它的江山。它越来越觉得黑乌鸦俗气:的确俗。但是,寻访天下,它再也找不到一只白乌鸦。也就是说,从它之后,整个"乌鸦族"都变成了黑色。然而,根据可靠史料考证,那只乌鸦枭雄其实原先也是一只白乌鸦。它为了团结大多数黑乌鸦取得天下,自己跳进染缸,把自己染成黑色。只是因为染得太黑,后来就再也无法洗白。

    说起来,乌鸦最多的还要属日本京都。 

       有人这样写道:

       行走在京都,有个细节非常有趣,也很容易让人注意,就是京都的乌鸦特别多从大阪关西机场抵达京都的当晚,安顿好住所,已经接近午夜。有朋友说,京都的夜色特别美,适合夜游。刚好下过一点雨,空气湿润,我便踩着清冷的月光,走出酒店,穿过南禅寺,往西北方向走了一段路。经过琵琶湖上的庆流桥,再往前,山矮树茂的旷野之处,就是平安神宫。这时,树林中突然响起了一连串的“a-a-a”的嘶哑声。眼前,是日本最大的鸟居,借着月光的照耀,24米的高度让人眩晕;周边人烟稀落,窄巷灯火暗淡。配合着乌鸦的叫声,一股凄清的感觉从心底升起。虽然还没见到它的影子,但是,它已经在暗处,给了不速之客一个下马威。

      次日清晨五点半,很早就从梦中醒了,怅怅地站在阳台,望着鱼肚白的天色,忽然听到几声“a-a-a”的嘶哑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远处乌云压得很低,近处圆山公园雾气缭绕,一声声乌鸦叫,一种“山居秋瞑”的意境,一点点渗透了进来。是的,昨夜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晨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神社、鸟居、流水、空山,随着乌鸦的叫声,竟然都串联起来了。等到在鸭川河畔闲逛,野鸭、鸽子以及各种鸟类在河面上盘旋。而乌鸦,生怕人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a-a-a”地扯着嗓子,成群地从眼前飞过。这时,才看清楚,它们竟然是那么大的一个家伙。后来在京都大学、稻荷神社,都看到了乌鸦的身影。它们就在树枝上或者草坪上散步,油黑闪亮,非常健硕富有美感。你举着手机对准它们,它们也摆出一副目中无人的架势,傲娇地无视你的存在。我怀疑,它们除了嗓门大,胆子也很大。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习惯了日本人说话那么小心,轻轻地,很有礼貌的样子。还真让人纳闷,和他们生活了上千年的乌鸦,怎么改不掉粗鲁、直率的嗓音?更为重要的是,乌鸦不仅叫声难听,它们的行为更为放肆:停在枝头屋檐拉屎、乱翻垃圾,但是没有哪个日本人有丝毫的反感。其实,熟悉了日本文化,才能了解其中的缘由。原来,在日本,乌鸦一改不祥之鸟的形象,被奉为“吉祥鸟”“神鸟”。相传,距今约2600多年前,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东征到熊野,在熊野山被敌军围困,天神派乌鸦为其引路突围。乌鸦,被当做“立国神兽”,在后来建立的3000多家熊野神社接受祭拜。这只乌鸦有三只脚,被称为“八咫鸟”。熟悉足球的朋友或许发现,日本队球衣上就绣着八咫乌,这是因为日本足协的会徽图案就是八咫乌。可见,乌鸦在日本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此外,在日本的很多字典里,都会出现乌鸦反哺的介绍。

      此文结束。

      这一点在中国的儒家经典中,更是有所体现。乌鸦年老无力觅食时,小乌鸦不但会给父母寻找食物,而且会弄得很可口,像人类吐哺以养育子女一样。乌鸦反哺父母的孝心感动了日本人,他们都以乌鸦反哺为例教育儿女。因此,在日本儿童看来,乌鸦是最可爱的鸟。他们放学后,都会唱着《七只小乌鸦》的童谣回家。也正因为人们的放纵,日本的乌鸦特别凶,敢于跟人对视毫不畏惧,还经常把垃圾叼到电线杆上去找吃的。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日本的垃圾站宁肯配备一个像渔网一样的垃圾网,让乌鸦无法抓刨,也不会去捕杀乌鸦。你看,同一种事物,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象征,文化差异很有意思。当然了,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事物上,还体现在对文化的推崇上。

      唐代诗人张继写过一首《枫桥夜泊》。虽然有名,但在唐诗堆里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在日本,却火得一塌糊涂,几乎是家喻户晓,还被编入教科书,影响力远超李白和杜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日本人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寒山寺,寒山寺来源于高僧寒山而得名。相传,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寒山的三百多首诗带到日本,因此,寒山的名气在日本非常大。等到这首《枫桥夜泊》传到日本时,更加受到推崇,还在东京仿照苏州寒山寺建了一个东京寒山寺。白霜漫天,月升月落,乌鸦悲鸣。生逢安史之乱的张继,面对动荡的时局、混乱的朝廷,深感前途渺茫,无奈千里泛舟,暗夜徘徊。而今天,我们竟然要在日本,寻找失去的文化和失落的礼仪。当“月落乌啼”的愁绪萦怀,也更能体会“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无奈。 

       乌鸦,雀形目鸦科几种鸟类通称,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类的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名。为雀形目中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长50厘米左右。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长喙,有的具鲜明的白色颈圈,黑羽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鼻孔距前额约为嘴长的1/3,鼻须硬直,达到嘴的中部。 主要栖息于低山、平原和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次生杂木林、人工林等各种森林类型中,尤以疏林和林缘地带较常见。大多为留鸟。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群居在树林中或田野间,为森林草原鸟类,多在树上营巢。主要在地上觅食,步态稳重。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鸣声简单粗厉。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杂食性,吃谷物、浆果、昆虫、腐肉及其他鸟类的蛋。很多种类喜食腐肉。分布几乎遍及全球。雀形目鸦科约25种黑色鸟类的俗称。鸦属(Corvus)的41种中有20多种即称为“Crow”,这一名称被广为借用。所有乌鸦体长平均在50厘米左右,体羽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黑羽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鼻孔距前额约为嘴长的1/3,鼻须硬直,达到嘴的中部。常见的乌鸦为北美洲的短嘴鸦和欧亚的小嘴乌鸦。亦见于不列颠群岛北部的羽冠鸦。羽毛黑色带金属光泽,羽冠鸦带灰色。其他种类如家鸦,分布在印度到马来西亚(已引入到非洲东部);热带非洲的非洲白颈鸦,其颈和胸白色;北美东南部和中部的鱼鸦渡鸦是乌鸦中个体最大的,体长约60厘米,通体黑色,体羽大部分以及翅、尾羽都有蓝紫色或蓝绿色金属闪光,嘴形甚粗壮。

       中国以秃鼻乌鸦达乌里寒鸦大嘴乌鸦较为常见。秃鼻乌鸦通体黑色,嘴基背部无羽,露出灰白色皮肤。白颈鸦体羽黑色,有鲜明的,白色颈圈。寒鸦是小型乌鸦,胸腹白色并具白色颈圈,余部为黑色。大嘴乌鸦体形较大,嘴粗壮,通体黑色。秃鼻乌鸦、寒鸦、大嘴乌鸦为中国东部和北部城市内冬季的主要混群越冬鸟类。 

中国新疆温宿县吐木秀克边防派出所官兵2009年3月在吐木秀克镇吐木秀克村巡逻中发现一只白色的乌鸦。当时一群乌鸦足有一百多只,唯独有只白色的乌鸦混杂其中,这是一种白化乌鸦。邦盖乌鸦是一种被认为已经濒临灭绝的乌鸦,科学界在1900年的时候还只能通过研究它的2个标本对它进行了解。如今这种乌鸦又重新出现在遥远的,山峦起伏的印度尼西亚岛屿。生长在平原和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次生杂木林、人工林等各种森林类型中,尤以疏林和林缘地带较常见。喜欢在林间路旁、山崖、河谷、海岸、农田、沼泽和草地上活动,有时甚至出现在山顶灌丛和高山苔原地带。但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在农田、村庄等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有时也出入于城镇公园和城区树上。

       乌鸦喜群栖,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群居在树林中或田野间,为森林草原鸟类,主要在地上觅食,步态稳重。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鸣声简单粗厉。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某些供玩赏的笼养乌鸦会“说话”,有的实验室饲养的乌鸦能学会计数到3或4,并能在盒内找到带记号的食物。杂食性,吃谷物、浆果、昆虫、腐肉及其他鸟类的蛋。很多种类喜食腐肉,并对秧苗和谷物有一定害处。但在繁殖期间,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有益于农。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农业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 

       乌鸦除南美洲,新西兰和南极洲外,几乎遍布于全世界。乌鸦终生一夫一妻。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较复杂,并伴有杂技式的飞行。雌雄共同筑巢,巢筑于树的高枝上,呈盆状,以粗枝编成,枝条间用泥土加固,内壁衬以细枝、草茎、棉麻纤维、兽毛、羽毛等,有时垫一厚层马粪。每窝产卵5-7枚。卵灰绿色,布有褐色、灰色细斑。雌鸟孵卵,孵化期16-2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饲喂1个月左右方能独立活动。野生乌鸦可活13年。除夏威夷乌鸦等少数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外,其余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动物行为学专家路易斯·莱菲伯弗尔对鸟类进行IQ测验,排出各种鸟类的智商高低。据研究:乌鸦是人类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大致与家犬的智力水平相当。这要求乌鸦要有比家犬复杂得多的脑细胞结构。乌鸦是人类以外的动物界中具有独到的使用甚至制造工具达到目的的能力,借助石块砸开坚果,它们还能够根据容器的形状准确判断所需食物的位置和体积,“乌鸦喝水”的故事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在乌鸦当中,智商最高的要属大嘴乌鸦日本亚种。在日本一所大学附近的十字路口,经常有乌鸦等待红灯的到来。红灯亮时,乌鸦飞到地面上,把胡桃放到停在路上的车轮胎下。等交通指示灯变成绿灯,车子把胡桃碾碎,乌鸦们赶紧再次飞到地面上美餐。

       乌鸦能完成很多复杂的举动,例如它们习惯将大块的、自己无法一次飞行携带的牛油或者羊脂分割成小块便于携带;它们在发现散落的饼干后能用嘴将一块块饼干精确地垒在一起,然后一次叼走;如果看到地上有两个面包圈,它们能想办法处理一次带走,不留给其他鸟类机会;为了误导天敌,它们会制造一个假的储存食物的地方。但是以上诸多相对复杂的行为也不能说明乌鸦潜意识里具有类似人类的推理能力,能计划出两个行为方式,然后在其中选择一个较好的。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个经过仔细设计的科学实验最终证明乌鸦具有逻辑推理的能力,发表于1943年的一个试验,设计人是当时德国柯尼斯堡动物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奥托·克勒(OttoKoehler)。克勒的试验揭示,通过训练,他那10岁的宠物乌鸦“雅各布”可以数到7。他的训练方法是让雅各布从若干容器当中的一个容器下面取回食物,每个容器的盖子上面都标注着个数不同的点。它们能利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乌鸦能够辨别不同的个体,这种能力与人类的辨识能力十分相似。

       乌鸦拥有某种智慧来引导它们的行为。拉绳取食的实验表明,乌鸦利用了逻辑推理;偷窃和反偷窃的策略表明,乌鸦会根据竞争者的实际情况―――它们是否看到自己埋藏食物―――来判断竞争者的行为。然后,它们将所有信息综合,决策应该采取哪种埋藏和取回食物的策略。

       根据各个行为生物学家的无数次实验可以证实乌鸦是可以数到7的。这足以证实这种鸟的智力。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2005年1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鸟笼中喂养了4只年幼的新苏格兰乌鸦。等乌鸦长大后,他们将乌鸦放入动物园的大型鸟舍中。鸟舍里有许多小树枝,还有一些食物藏在岩石的缝隙里。科学家向其中两只乌鸦演示了如何用树枝从岩石缝隙中获取食物,却没有向另外两只进行类似的“技能培训”。结果证明,受过培训和未经培训的乌鸦都能熟练地将小树枝简单加工后,从岩石缝隙中“挖掘”食物。 

       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古代史籍《淮南子》《左传》《史记》也均有名篇记载。唐代以后,方有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出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无论是凶是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是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本草纲目·禽·慈鸟》中称:“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但乌鸦是否真的具有这种习性,还有待现代人的研究和观察证实。

       在中国西藏四川一些地区,乌鸦也是作为一种神鸟来崇拜,无论是发掘的吐蕃文献还是西南地区的“悬棺”和“天葬”习俗,均证明这一点。武当山为道教宗祠,把乌鸦奉为“灵鸦”,并在山上建有乌鸦庙,“乌鸦接食”为武当八景之一,就是进山的游人,也要随身携带一些食品,散放给乌鸦来啄食。乌鸦虽然形象不雅,但在中国文化中仅限人们心理上的灰色影响,还不存在对它的特别排斥现象。 

       乌鸦在英国王室被视为宝贝。渡鸦在伦敦塔一住就是几个世纪。1660年,王室天文学家约翰·弗兰斯蒂德在伦敦塔夜观星相,他对查理二世抱怨渡鸦肆无忌惮地聚集和飞翔影响了他在塔顶的观测。可是当查理二世下令赶走渡鸦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誓死也要保护渡鸦的臣民,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些渡鸦是伦敦塔的圣物。早就有传说指出,如果渡鸦离开,伦敦塔、君主政体和整个英国都将土崩瓦解。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以来,民众对渡鸦渐渐建立起了信任和尊敬的情感,而现在,查理被民众坚定的意志和对渡鸦超乎寻常的热情震惊了。

       由于当时英国正值内战,为了拉拢民心,也为了不逆天而行,他传令兴建格林威治天文台,让天文学家不要再到伦敦塔打扰渡鸦们的安闲。而且查理二世还正式颁布了法令:伦敦塔内必须至少保持有6只渡鸦,以保证英国国运昌隆。从此以后,这些渡鸦就成为了伦敦塔的法定“公民”。为了尊重古老的传说,英国政府仍然负担开支,在塔内饲养乌鸦,相传只要塔内还有乌鸦,英格兰就不会受到侵略,反之,国家将会遭受厄运。为了确保这些乌鸦不会全都离开伦敦塔,它们其实已被剪除部分的羽冀而失去飞行能力,但对它们的照料非常细心。 

       乌鸦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和中国一样是矛盾的:古希腊神话影响了南欧洲早期文明的大部,传说太阳神阿波罗与格露丝相恋,派圣鸟去监视格露丝的操守,一天圣鸟看到格露丝与其他男子往来,以为她与其他男子有染,就回来向阿波罗报告,阿波罗一怒射杀了格露丝。而后证实格露丝并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罗又怒贬圣鸟,令其洁白的羽毛变成黑色,这便是乌鸦的由来,乌鸦由此背上了欺骗的恶名。在英语中eat crow——意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与南欧相反,在北欧,乌鸦却成为思想(Hugin)和记忆(Munin)的化身,传说众神之主奥丁一只眼睛睁开可以观察到全世界,另一只眼睛永远关闭。当他睁开的眼睛被宇宙遮挡看不见的时候,就派站立他左右两肩的两只乌鸦去巡视天下,因此众神之主奥丁对天下的事情无所不知。 

       在北美:加拿大的温哥华地区流传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一场毁灭世界的洪水过后,游曳在海滩的一只乌鸦发现了一个大贝壳发出奇怪的声音,原来裏在里面的是当初的人类,乌鸦就指引他们来到陆地,但他们却全是男人,乌鸦又去海边找到一只巨大的石鳖,下面藏着的全是女人,乌鸦把他们领到了一起,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并给他们招来日月星辰,带来火种,三文鱼和杉木,教会他们捕猎和耕作,引导人类一天天的进化和发展。

在古东亚的渔猎地区乌鸦也被当作神鸟来崇拜,日本的和等文献记载:神武天皇东征到熊野,在熊野山被敌军围困,天神派“八咫鸟”为其引路突围。后来该国内建立了3000多家熊野神社祭拜乌鸦。影响至今。 

       大多数人的观点,在古代巫书的记载中,乌鸦和黑猫一样,常常死亡恐惧和厄运的代名词,乌鸦的啼叫被成为是凶兆、不祥之兆,人们认为乌鸦的叫唤,会带走性命、抽走人的灵魂,因此乌鸦被人们所讨厌,认为是大不祥之鸟。 因为乌鸦的嗅觉敏锐,能感受到腐败死亡的气味,所以会被认为是不祥之鸟。乌鸦喜欢聚合的特点被用来当成贬义词,比如“乌合之众”,就用来比喻没有组织,没有训练,像群乌鸦似的暂时聚集的团伙。《后汉书·耿弇传》就说:“发突骑辚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 

       在儒家的诸多经典和传讲中,总喜欢说乌鸦“反哺慈亲”。意思是,乌鸦是孝顺的典型,当他们的父母年纪大了,老了,病了,厌倦世事了,无法觅食的时候,小乌鸦、年轻的乌鸦、儿孙辈的乌鸦,不但会给父母寻找食物,而鸦,不但会给父母寻找食物,而且会把食物给弄得很可口,像人类吐哺以养育子女一样。李密的《陈情表》之所以成为名文,与这一段很有关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私人的尽孝,大于对朝廷的尽忠。 乌鸦还用来形容某个官职。最常见的是形容御史,御史府又被称为乌府,据说这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中国的古琴曲中,有一曲至今被弹唱的,叫《乌夜啼》。唐代诗人张籍写有《乌夜啼引》,诗前有“引”说:“李勉《琴说》曰:《乌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张籍的诗是这样的:“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何晏是三国魏的玄学家,李勉是唐代的高官、宗亲,据说也是音乐家、制琴大师。后代的注释者指出,《清商西曲》也有《乌夜啼》一诗,宋临川王所作,“与此义同而事异”。 

       1998年去世的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最后的一部诗集名字叫《乌鸦》,而且一直没有收满,据说只收了三分之二,有些诗甚至没有写全。因此有文学研究者认为,这表明了诗人对“空白”的追求。在中国的古代,乌鸦也是经常入诗的。白居易的《慈乌夜啼》,讴歌乌鸦反哺,针砭世态,抨击人间不孝者,很值得一读: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乌鸦》是亨利-乔治·克鲁佐执导的悬疑惊悚片,皮埃尔·弗雷内、Micheline Francey、吉内特·勒克莱尔等出演。于1943年9月28日上映 。在法国中部的一个乡村,雷米·吉尔曼医生居然成了一只"乌鸦"的受害者。原来,有人写了一封署名"乌鸦"的匿名信,诬告他犯有通奸罪和非法施行流产手术。很快,这封诬告信就在村子里广泛流传开来,闹得整个村子惶恐不安,每一个村民都被怀疑是这封神秘匿名信的作者。雷米医生在对此事展开调查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同胞们的卑鄙无耻和小肚鸡肠 。

       《乌鸦与麻雀》是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郑君里执导,上官云珠赵丹孙道临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了1948年国民党政权灭亡之际,上海一座楼房里的几户人家与国民党军官侯义伯斗争的故事。

影片于1949年11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下面,请观赏白乌鸦与黑乌鸦的图片——

 

 

 

 

 

 

 

 

 

 

 

 2020年1月11日于德国法兰克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