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盛典——昔日拳击王杜学礼八十大寿庆典活动花絮:青岛李岩摄影报道

标签:
文化 |
生日盛典——昔日拳击王杜学礼八十大寿庆典活动花絮
青岛李岩摄影报道
2019年11月26日,是青岛“拳王”杜学礼老师八十岁生日。这一天,就像过节,在青岛东海八号码头大酒店,上百位杜学礼老师的好友前往祝贺,其中不乏当年杜老师的拳击好友,尤其西镇人士居多。推杯换盏中,大家纷纷祝福杜学礼老师,祝他健康长寿!在场的歌手、乐器手等都纷纷表演献唱、演奏乐器,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阿纪老师现场录像直播,忙得不亦乐乎!笔者看到杜学礼老师精神抖擞,气宇轩昂,不像一位耄耋老人。杜学礼老师说:我现在没有生活负担和压力,家人照顾得好,平时注意养生和锻炼,更重要的是心态好,所以活得很轻松自在,自然就显得年轻了。的确,就是像杜学礼老师说的这样,以上几个方面都做到了,想不年轻都难!
青岛人喜欢拳击运动,有一段时间,年轻人对拳击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文化生活单一,那时岛城调皮的男孩喜欢练武术、摔跤,有时聚在一起打架,经常是一对一的“单挑”。拳击相比武术见效快,实战性强,为了提高“单挑”水平,出现了拳击热。在街院小巷深处经常有孩子们,带着棉手套(那时没有拳套)比划着捣“鲍克斯”。因为拳击是我国禁止的项目,所以练拳击也只能在暗地里进行。
那时,敢于私下授徒的有江志壁、杜学礼、于学恕、蘧峰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他们当中有的在省拳击队中训练过,有的是自学成才,颇受拳击爱好者的追捧,很多青少年也都以拜他们为师而荣。后来青岛的许多著名拳击手都出自于他们的门下,或是受到过他们的提携或指点。
拳击这项运动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在青岛展开了。常进良小时候家住青岛市西镇一带,那一片区也是青岛最早接触拳击的区域。
青岛的拳击生涯基本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初的“启蒙时代”,到后来三四十年代的“探索时代”,到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民间时代”,八十年代的“专业对抗比赛时代”和九十年代以后的“职业化时代”。在这几个历史时期中,名家辈出,各路好手风起云涌,相继称霸拳坛,将青岛的拳击推向了高潮。更令人欣慰的是,解放后青岛的第一代拳击家,也正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拳击家。他们是以自己的人品和个性影响着中国拳击的发展,也创造出了青岛拳击界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至今,仍令岛城人念念不忘的岛城拳击界的“三驾马车”是江志璧、杜学礼和于学恕。这三位拳师自二十世纪世纪六十年代就开门授徒,且独树一帜,各领风骚,为青岛拳击事业的推动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随即而起的苏宁,也一度成为青岛拳坛的“霸主”,“单挑”(两人独打,众人围观)这个特地为青岛拳击“量身定做”的专用词汇,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现在青岛的新一代拳击好手也多出自他们的门下,或曾经受到过他们的提携和指点。
下面,请大家欣赏现场的一些精彩难忘的镜头——
2019年11月28日于青岛格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