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尽奇峰打草稿——山水画家刘异注重采风写生:青岛李岩撰文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搜尽奇峰打草稿——山水画家刘异注重采风写生
青岛李岩撰文
刘异,现居青岛,1958年出生,汉高祖刘邦第六十七代嫡孙,祖籍吕后故乡山东单县。张大千第三代传人,《大风堂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员、会长著名画家施云翔入门弟子。就读于清华美院美术理论与创作高研班,1981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同年工作于济宁市轻工业局、市经委,中国工艺美术师,2001年被青岛市人事局作为特殊人才引进青岛工作现为职业画家,雕塑家。刘异从事美术工作三十多年,注重艺术修养而淡泊名利,自号"空为阁"。现为:中善(北京)艺术研究院书画家,中藏国瑞(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约画家,中国廉政行为研究会国画院特聘高级书画家,青岛五州金石书画诗社书画家,青岛夷墨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青岛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艺术收藏网会员。其山水画灵动神逸、浑润华滋、气势磅礴,在国内军、政、商、学、企业界和东南亚被收藏家青睐。
最近笔者与刘异老师微信联系,刘异老师说:最近外出采风写生不少,费了不少劲儿,有了些微的进步。刘异老师很信奉石涛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一说,这也是山水画创作的方法准则,所谓搜尽奇峰,就是重视采风,重视写生。只有多搜集素材,多观察事物,才能够迸发灵感,从而创作出好作品来。打草稿,是指重视勤学苦练,勇于下苦功,在反复锤炼中不断摸索经验,尽快让搜集到的素材转化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融会贯通,淋漓尽致,从而逐渐凝练出“出其不意”的艺术境界。刘异老师做到了这些,渐变到突变,量变到质变,相信刘异老师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只有抓住了绘画中注重采风和写生的主要矛盾,创作就会水到渠成,意到手到。
近些年,刘异老师经常出去采风写生,崂山、太行山, 江南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迹。宜兴玉女潭风景园林是国家级的名胜古迹,景区地质地貌独特,由奇异天成的地表太湖石点缀,谷深林茂,溪流不断,植被丰富,环境清幽,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留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素以“潭的绝妙,石的神怪,洞的奇趣,水的甘甜,茶的幽香,竹的青翠”闻名于世。被誉为“江南园林第一园”,是荆溪十景之首,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游山历水、寻幽探胜的必经之处,这些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书画艺术家们。
此次去玉女潭采风写生的是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施云翔导师创作教学课程。他带领高研班的学生们领略我们玉女潭神奇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刘异老师不虚此行,留下了许多写生画作。
刘异老师创作,一是很注重气势与神韵,这是在他的构思中不可或缺的。“气”在中国文化里深具特殊意义,它不但超越能量的普遍性,而且具有非常抽象的意会。如气势、气度、气派、气韵等。简单而言,“气”是生物或物质背后由宇宙真理及其操作中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这是一种中国文人,在大千世界里的一种精神体会。二是很注重哲学及生活。古时候石涛三上黄山,进行大规模式的山川游历,因生活在画境,更能体会文人山水画中的哲学精神。而刘异老师在采风写生和创作中,也处处流露出生活的痕迹,包括分佈山峦中的屋舍、小村、小桥,有人在喝茶谈天,有人在泛舟、垂钓,都是代表生活,实践生命在宇宙中。
总之,刘异老师的绘画道路是理性而坚定的。他除了兼修并蓄前人的技法,并在佈局构图方法、笔墨方向、光影处理等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新,“搜尽奇峰打草稿”作为他的“信条”,更可以视为创作出更好作品的范本。
期待,刘异老师在山水画道路上越走越远,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