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2018-10-26 11:56:33)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

置顶

人气:23788 回复:3

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
青岛李岩摄影报道
中国画中的焦墨画少有人涉足,它的绘画难度大,很难画到位。认识李应来老师后便知道他藏了一手,这应该是他的秘密武器。今天李老师终于舍得拿出来了,让国画爱好者一饱眼福。李应来老师告诉我:国画里浓墨之极为焦。在一幅画完成时,在极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能起开醒提神醍醐灌顶的作用。也有一幅画全用焦墨画出的,显得苍劲有力。例如黄宾虹的有些山水画全是用浓墨、焦墨画成,黑、密、重、厚,表现了山的真面目。李应来老师从小独爱丹青,画出的画作意趣清新,随性雅致,在他一直研练的焦作作品中,充分显示出当代国画名家的艺术风范。
大家知道,国画高手在民间。民间书画艺术的一些高手,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们基本功扎实,耐得住寂寞,不像有的画家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成天迷恋于所谓的笔会,浪得虚名,没有很好的坐下来研究学问,钻研画技。画家李应来扎根于民间,虽然几十年的耕耘取得很多成绩,但在“高手”如云的书画艺术圈儿里仍属于“小字辈”。可我们已经从李应来的中国画焦墨画作品中看到了他的潜力,他正以扎实的画工,谦卑的态度向我们走来,以他对国画的执著和才华,为中国的艺术宝库增添色彩。
初识李应来,只知道他画国画,个头不高,彬彬有礼,看似斯文,酒后能聊。后来有机会看到他的画作,虽然着重画山水,但他笔下的花鸟鱼虫,一只睁只眼、闭只眼的小猫,几只展翅欲飞的大公鸡,亦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尤其是李应来的焦墨山水画,看上去更是一绝,显得很有力度,黑白分明(也有着彩的),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李应来介绍:焦墨技法是山水画的一种形式,用纯焦墨而不借助水的渗透作用,以其饱和的浓墨渴笔作画,用单一的浓墨实现画面虚实、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别具一格(以后可单独论述)。焦墨或可称之为枯笔、渴笔、竭墨。黄宾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笔山水,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深沉而浓黑,当为焦墨画者之楷模。后者有张仃、林兰子、崔振宽、赵亚铭、向维果、陈沫吾、陈火箭、尹大德等皆擅以焦墨作画。
在李应来老师画室他给我介绍:干枯的墨色,在国画中就是指枯笔技法。明陶宗仪《辍耕录·写山水诀》:“尹大德焦墨人物画集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唐子畏《溪山秀远》绢本……焦墨皴擦,极似马远、夏珪。”王颂余《中国画技法述要·墨法》:“用干笔蘸浓墨,传统叫‘焦墨',焦墨可以说是最干的浓墨。”
李应来自幼受家族影响酷爱丹青,小学三年级随手画的铅笔画《老虎》,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自此迷恋绘画,慢慢小有名气。小学四年级时“文革”开始,学校呈现停课状态,家长托人辅导小应来学画,直到一九七二年李应来参加工作,便转入中国画的系统自修学习。他从国画工笔入手,到小写意花鸟、山水,再到国画大写意花鸟,还兼修了素描,后又在夜校进修学习。一九八三年,李应来在中国画函授大学学习三年,又在中国画函授大学研究生班学习两年,在这五年的学习中,从历史到画论、诗词、书法、临摹、写生、创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受到了国画大师们的亲临指导和面授电教,如国画大师:田世光、白雪石、孙奇峰、娄师白、于希宁、潘公凯等。在这五年中还大量临摹了古今国画大师的作品,如: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吴昌硕,山水画大师:石涛、黄宾虹、傅抱石、张仃等名家作品,受益极深,为其后个性化的国画创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痴情有报,厚积“博”发。李应来在数十载艰苦的书画艺术学习实践中,不骄不躁,驱除杂念,心神专一,潜心研究学习,摆脱一切外在的羁绊,在精神上坚持“虚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进入完全自由的精神境地,几十年如一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丹青忙”!由此,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品读李应来作品,一是看、二是赏、三是读、四是品,才能体会到他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精深,真可谓“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李应来是一位基本功非常扎实雄厚的画家,他笔下的大写意花鸟、山水和工笔,特别是大写意花鸟,立意新颖,别具匠心,非常有雅趣、拙趣、意趣、童趣,神形兼备,动感十足,如:大公鸡、荷花、柿子、猫、牵牛花、秋菊、松、梅、鱼、鸟、青蛙、鸭子、鹤、鸬鹚等等,用笔放纵泼辣、自然超妙、雅拙质朴、笔笔是形、笔笔着意、淋漓洒脱,恣纵处不无法度,简约不失神完。他画的一幅小猫,题跋是“春来不觉时,醒来已深秋”,画面左下方画了一只小猫睡梦中醒来,双眼一只闭着,一只睁着,非常拟人化,在现实生活中,猫是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画家的高度夸张,使小猫变得很有人情味,意蕴深远,右上方寥寥几笔画上几朵红菊花,使画面更显得生动有趣,意境超脱,卓然生情,寓意着人不能虚度光阴,要树雄心、立大志,珍惜大好时光。他画的大公鸡,昂首眺望左前方,神态专注,双腿自然屹立,它是想觅食美味佳肴?还是在悠然自得地饱览大自然绮丽景色?让人境生象外,浮想联翩。如果画家没有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对动物体态性格的了如指掌,如果作者没有把自己深厚情感倾注在自然物象之中,把动物变为寄托自己情感的媒介和载体,无论画家技巧多高,是难以创作出如此形准神现而情深意切的佳作来的。
诚然,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是长期艰苦实践、百折不挠、排除杂念、神情专注、水到渠成的结果,它一方面表现在选择题材与表现内容上,另一方面则是表现于画家所使用的艺术语言,即表现形式方面,这些特点不是因袭模仿所能得到的,而是需要画家对生活具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并把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的,把人的灵魂融在画作中,达到得意忘形的神似,功到自然成的形神和谐,才能真正达到得法、得象、得意的大境界。李应来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他正是遵循了这些方面的要求,并做到日臻完善,所以李应来是当今一位颇具实力的中国画“潜力股”,升值空间巨大……
李应来,号石仃,清心苑主,字道森,一九五五年生于青岛。他自幼酷爱丹青,在几十年艰苦的艺术实践中,根植于深厚的传统之中,刻苦钻研,笔耕不辍,创作性地传承和发展了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并有所创新。现为一级美术师,专业画家,担任中国齐白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山东分院副院长,东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国际著名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等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李应来的国画陆续在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青岛党史、青岛通讯、青岛商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被多家电视台节目录播,作品还被中国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典藏编委会、香港新闻出版社、青岛市档案馆和国际友人收藏。作品已被编入《中国美术家选集》、《中国现代书画家名家名人大观》、《当代书画艺术家精英大典》、《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精粹》、《中国山水画名人录》、《中外书画艺术名人录》、《当代画家精品集》、《世界书画家大辞典》等几十部辞书中。
值得注意的是,李应来已是耳顺之年,正处于创作的盛年期,我们衷心期待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为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和美术事业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这次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拿出了看家本事,在昌乐路文化市场古玩楼展出了埋藏了不少年的宝贝——焦墨画,浑厚的笔墨,细致的小写意,场面宏大,立意深邃,笔法细腻,堪称一绝;他的大写意焦墨画更是借鉴了西方抽象的画法,似山不像山,看似无意中点缀一个小亭,飞架一座石桥,但它的意境已经融在崇山峻岭的小桥流水中了。更看好那一栋栋看似苗寨的吊脚楼,画得精细入微:飞檐翘角,三面走廊,木栏悬出,形态各异,引人注目,尽显风姿……
下面请大家欣赏李应来老师首展的焦墨画佳作,是不是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震撼感觉——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老帖旧作:当代国画名家李应来首展焦墨画展示——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2018年10月26日于青岛格里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