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张家荣书法艺术赏析 青岛李岩撰文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张家荣书法艺术赏析
青岛李岩撰文
新年伊始,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张家荣书写了一部分新作,有的要准备外出参展,暂时保密。这字里行间,粗狂遒劲,磅礴大气,云卷云舒,信马由缰,彰显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所在。经张家荣老师同意,仅能拿出一小部分与喜欢书法的朋友共享。不少人看过张老师的字,异口同声说:很特别!这别具一格,另辟蹊径,充分说明了张家荣老师对中国方块字书法的美的追求。书法在路上,张家荣老师对笔者说:这一生,他都要为中国书法奉献才智与力量。在大与小,粗与细,浓与淡的章法布局中,张老师对他的书法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表达了他对中国书法的崇高敬意和不懈追求,但愿张老师对他喜欢的书法不舍不弃,力求高远,创出新的业绩,取得新的辉煌!
张家荣老师告诉笔者:“我遍临颜帖三十余年,50岁后开始临魏碑張猛龙帖近十年,中间又临过欧颜柳赵的书法帖多年,也临过张迁、史晨等隶书。”总之,我认为,张家荣老师的字,应是以魏颜为主,加些隶书的意韵。他近代学临华世奎的作品,系京津四大家之一。欧颜柳赵,四人称之为楷书四大家,他们分别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张家荣老师给笔者举了一些著名书法家的名字,如晋代的王氏家族,钟繇、张芝、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等,隋唐时期,“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期欧阳询(欧体)、虞世南(虞体)、褚遂良(褚体)、薛稷四位书法家,还有颜真卿、智永、张旭、怀素等等,宋代行书四大家,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等等,元代:鲜于枢、赵孟頫,明代:江南四大才子、董其昌、谢晋等,太多了,不能一一说完,张家荣老师都研究或涉猎过呢。
张家荣老师50岁后临了10年的《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张猛龙碑》碑文记载了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可以看到《始平公》的影响,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转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但也并非笔笔都方,而是变化多端,有方有圆,比《始平公》更精美细腻。字体略长,结体已经是比较标准的楷书了,结体非常端丽,有的笔画结体中,甚至有一点行书的味道,尤其是碑阴。所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行草》中说: “碑本皆真书,而亦有兼行书之长,如《张猛龙碑阴》,笔力惊绝,意态逸宕,为石本行书第一。’’并说: “《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 (《广艺舟双楫·碑评》)
《张猛龙碑》为正宗北碑书体。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书法劲健雄俊。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该碑已开初唐楷书法则的规模。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良苦。旧拓本第十行“冬温夏清”等字未泐。重刻本刻工拙劣,较易分辨。
张家荣老师最喜欢临摹颜体,是他一生的最爱。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景龙三年(709),逝于贞元元年(785),享年77岁。颜真卿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的五代祖颜之推,是南北朝时著名的学者,所著《颜氏家训》中就有关于书法和文字学的论述。颜真卿又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的五世从孙,父亲颜惟贞亦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在这种学术和艺术氛围很浓的环境里,颜真卿从小就受到熏陶和影响,他聪明好学,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也受到长辈们的赏识。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登甲科,中进士,任殿中待御史。因受杨国忠排斥,天宝末年出任平原太守,肃宗即位,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朝历官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所以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
张老师说:颜真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一生勤奋好学,在书法上花了大量心血。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而丰富的艺术遗产,碑帖有70种之多。他的书法作品有端庄秀美、一笔不苟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笔墨淋漓的行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境界开阔是他作品的风格,他是继二王之后古代书法史上的又一次大突破、大革新,为唐以后书法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颜真卿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行书三稿》等。《多宝塔碑》全名为《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为颜真卿43岁时所作,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书法结体严密,端庄秀丽,初露锋芒。“虽为少作,实已别开生面”[1]。这一碑帖颇为后人所喜爱和效法,原因是易于初学,可以从中窥探出颜体楷书风格形成的轨迹。《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46岁时所作,碑在山东陵县。此碑书法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是他临王羲之楷书的优秀之作。虽和王书在形体上差异很大,但既得王书之神情气韵,又具有自己之风格面貌,神明焕发而时出新意,不失清远之致。《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771)颜真卿63岁时作。全碑共902字,有大、中、小三种,但原石均佚,仅见刻本。此碑庄严瑰伟,是颜书之冠,为其晚年的力作,老笔生花,千锤百炼,其笔法多变,时出新意,以圆代方,风趣大增。通篇观来,丰盈饱满,行气紧密,肥瘦均匀,横竖粗细适中。结体精悍,笔姿新颖,布局适度。此碑最能体现颜书“雄壮博大,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美学价值。《告伯父文稿》、《祭侄文稿》和《争座位稿》充分代表了颜真卿行草书法的风格面貌和艺术成就。《告伯父文稿》是颜真卿祭奠其伯父颜元孙时的祭文稿本。此稿行草相杂,刚劲圆熟,悲愤怒拔,具有强烈之感情,信手挥来,不计工拙,一气呵成。《争座位稿》,楷、行、草三体相杂,既有魏晋笔意,更具颜书神韵,庄严流利,巧造自然,有浩然之气,比其余两稿更具浑脱气象,人称三稿之冠。
张家荣老师告诉笔者:颜真卿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真卿一生写了很多碑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颜勤礼碑》是颜真卿六十岁时所书,铭文也由颜真卿所撰。颜勤礼字敏,是颜真卿的曾祖父。此碑后被埋于地下,到了1922年重新发现,所以字迹保存基本完好。现在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此碑用笔爽利劲健,结体端庄雄伟,外紧内松,作品气势雄迈清奇,雍容宽博,是颜体最典型的风貌。此时他的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阶段。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代新书体的创造者。
近年来,张家荣老师这种研究和临摹华世奎的作品最多。华世奎(1863~1941),字启臣,号璧臣,汉族,天津“八大家”之一。祖籍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是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是其代表作。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
下面请大家欣赏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张家荣的当今书法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