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派画家吴熙明大山水艺术鉴赏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水墨之舞 气韵万千
——实力派画家吴熙明大山水艺术鉴赏
青岛李岩撰文并摄影
观赏实力派画家吴熙明山水画作,深深感到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魅力,飘逸的水墨之舞,灵动、超脱,气韵万千。吴熙明有着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他用自己的双脚,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长途跋涉,喝凉水,吃干粮,为了中国的水墨艺术,身先士卒,临摹、写生、创新,无所不及。即便是在美国、东南亚,他也从不忘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国红,中国元素,在他的心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清华大学美术教授,吴熙明牢记范曾老师曾语重深长地对他的教导:“你要画好国画,就要参与到教育事业中去。”吴熙明尊听老师的教导,在美术教学中循循善诱,悉心引导,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根本,要作为中国的国粹来学,画出生命的东西,哪怕一棵小草,哪怕一棵小树,用心来画,用画笔赋予它们生命,其实,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事呀!
吴熙明1968年生于上海书香门弟,长于江苏,现定居首都北京,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师承范曾、高卉民等老师。其作品以现代水墨见长兼攻山水、人物等。作为学院派画家,外师造化,博取众长,师古而不泥古,风格独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CCTV华人频道书画栏目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山西大同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教育台水墨丹青栏目、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风格粗犷,粗中有细;色彩狂放,色调协调;用笔朴拙,却又富含生机;线条流畅,长于色块堆积,这就是我对吴熙明水墨山水画作的感受。
初次看见吴熙明的山水画作,是在如今最盛行的微信上,当时就看出了作品的不凡,感觉得出是出自学院派画家之手。当时写过一篇对画家刘异的半工半写山水画的美术评论,没想到竟受到吴熙明教授的关注,并给于肯定。当在吴熙明教授的工作室见到他时,立刻感觉到我先前的猜测没有错。在偌大的上下两层的画室里,看到更多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尤其是那些大气磅礴、宏伟壮阔的山水画作,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赏心悦目。第二次去吴熙明画室,主要是采访他的山水画作创作情况,吴教授开门见山,以学者的口吻介绍:一般说,中国山水画简称为“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她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待到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逐渐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我最喜欢水墨山水,吴熙明教授便重点聊起了这方面的内容。他说: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技,主要是由文人画发展起来的,全部用墨色来画,以用笔,用墨的技法为技巧,墨分五色,浓、淡、焦、干、湿。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两代又所发展。吴熙明教授作画,非常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以水墨为主体的表现技法。他的笔法糸以勾斫、皴擦、点染为主导,长于结构和质感的表现,其墨法糸于墨的浓淡干湿,水的运用。吴教授说,山水画创作,谁水的运用好,谁就是高手,就能画出好作品。吴教授画的山水画,以泼破积烘为主导,有“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效果,长于体积和气韵的珍现。他在理论上强调有笔有墨,笔墨结合,以求达到变化超妙的境界
笔者边看吴教授作画,边听他讲对水墨山水画的传承。吴教授说:现在有些年轻的画家,在画山水方面,有些盲目地采用中西结合的做法,中国传统的具象还没有做好,就去学习什么所谓抽象派,画出的东西不伦不类,完全脱离了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笔墨意蕴。表面上看来,中西方的相互关系在今天越来越不成其为问题,中国画的民族性问题已是老生常谈,而实际上又是挥之不去的。因为,每个时代的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价值,强调个体化、个别化以及发展变化的原则。之所以将传统山水画中水墨两个独立的表现要素提取出来,并将当下这种命名为“水墨画”,实际上就是要把山水画纯粹化并施之以特殊的趣味表达,老祖中的宝贝不能丢,它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吴熙明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现实中在现代水墨山水画的创作上,吴教授始终坚持传统意义上的笔墨山水创作,努力做到雅俗共赏。他画的山水画作品,既能让专家首肯,具有专业画家的水平,又能接地气,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此意义上,吴教授较好地完成了他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并以一种独特的、创新的表现形式,完美地实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精彩呈现。我们知道,传统的文人画往往传达的是文人的闲情雅致,往往带有一种空谷幽兰的寂寥,独对残阳的落寞以及形销骨没的柔媚,而在吴熙明的山水画作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种风景——飘逸中透露着积极旷达的人文情怀,体现着对人世无限眷恋的温暖之意。你看,广阔的风景中,山水与植物的肆意蔓延渲染着一片飘逸的氛围,群山叠嶂,远近分明;古树参天,栩栩如生;溪流淙淙,如镜如烟;飞流直下,落花缤纷;云雾缭绕,气韵生动;飞鸟穿林,动感十足......眼前的一切犹如仙境,虚无缥缈,就是在这样的感觉中,山脚一隅,湖泊上的一叶扁舟,孤山上的一座小亭,山间错落有致的零落瓦舍和袅袅炊烟,又会把你带回烟火人间,回归自然。再看那山野中挺拔的青松,燃烧的枫叶,峭楞楞的石峰,奔腾的流水,都会给人以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感。这就是形似飘逸实而内含人间温暖的力量。我想,也许这就是大家都喜欢吴熙明山水风景画的原因所在吧。
水墨之舞,气韵万千。笔者由衷喜欢吴熙明教授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气磅礴又温暖有加的山水画风,仿佛他从远古走来,带一股仙气,携一抹浓淡相宜的丰韵,向观赏者捧出心头如山的思念,不问风雨还是彩虹,躬成一个翘盼的姿势,等着识宝人不经意地经过。吴教授用一身铮铮傲骨,挽起四季的风,于是,人间的冷暖从根部蔓延开来,萧萧的叶,遒劲的枝,丰硕的果,拖起如银的月光,抛出无数的祝福,让人们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尽情享受清新的空气,享受明媚的阳光......
(作者:李岩,笔名格里,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
2017年9月8日于青岛格里居
下面请大家欣赏吴熙明教授近期创作的大山水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