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派画家吴熙明大写意花鸟艺术探讨 青岛李岩撰文并摄影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实力派画家吴熙明大写意花鸟艺术探讨
青岛李岩
导语:吴熙明,学院派画家,1968年生于上海,长于江苏,现定居首都北京,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师承范曾、高卉民等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CCTv华人频道书画栏目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山西大同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丹青之约》签约艺术家。作品以现代水墨画鸟见长,兼攻人物、山水,多年来注重深入大自然,外师造化,博取众长,作品以现代水墨画鸟见长,兼攻人物、山水,多年来注重深入大自然,外师造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品经常参加全国大型美展、邀请展,并多次获奖,深得海内外多家画廊、拍卖机构的青睐,还被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收藏。先后举办个人画展八次,《美术》《国家画》《收藏界》等十几家报刊杂志及电台电视台做过专题介绍和报道。
前不久,笔者在实力派画家吴熙明工作室见到了吴熙明教授,他比看到的照片看上去显得更年轻,目光炯炯,充满智慧。他下巴留些许胡须,须臾不离地叼着烟斗,就更显示出一位艺术家的风范。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金碧辉煌的六尺《牡丹图》,脱俗新颖,熠熠生辉,一改我对画不好显得很俗气的牡丹花的看法,叶片层层叠叠,颜色艳而高雅,不失一幅雍容大气的富贵牡丹佳作。
稍坐片刻,吴教授的助手孙华老师拿出一叠吴教授刚刚画好的扇面花鸟画,有青竹翠鸟,有兰花怪石,有富贵牡丹,上面的花花鸟鸟,富有生命,颇具动感,给人的印象是:欣欣向荣,一片和平景象;灵动活力,充满生机勃勃。笔者边喝茶边和吴教授聊天,吴教授说:花鸟画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已经和人物画,山水画并称三大科目之一。花鸟画分为工笔画——工笔重彩,勾勒填彩(北宋时期西蜀画家黄居寀“黄家富贵”)和写意画(徐熙“落墨花——没骨画”“徐家野逸”)两派。
闲谈中聊到了齐白石的草虫。吴教授告诉笔者:齐白石的艺术特点,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画理上,他认为“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大师从民间走来,“挂书牛角宿缘迟,二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 ,衰年变法扫凡格,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画友陈师曾劝他变通画法。他50至60岁开始大变,终于在六十岁取得成功,创出红花绿叶色彩浓艳的花卉画和纯水墨画虾、蟹等独特画风,并且开创了工中带写、写中带工,工写相衬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我行我道,我有我法的质朴沉雄的“齐白石”风格,“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开创画虾新笔墨,“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也”的笔根注水法,清水调墨法。尽精微致广大是工虫花写,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画外之意境无穷,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它的容量不以物的多少而定,是由艺术家创作的意图和产生的意境而定。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荷花影》。墨彩腾发的“单色画法”,(单纯、明快的装饰风格)齐白石在设色方面的成功,除了善于吸取民间艺术的养分,敢用大红大绿。能够“从俗”,同时又知法善变。擅于结合和发扬传统笔墨技法的长处。充分发挥水对色、墨的巨大作用及有机联系。笔者知道,吴教授从中吸收了足够的营养,才能达到如今画花鸟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言谈中,笔者了解到吴教授很喜欢潘天寿画的荷花,反复临摹,荷池写生,独自创作,终于画出了用墨流畅,线条刚劲,柔中寓刚,栩栩如生的水墨荷花,充分体现了潘天寿“登高攀险,出奇制胜”的艺术特点,同时又具备了崔子范“画贵能极,平中出奇”的艺术风格,更有范曾老师花鸟画“脱胎苦禅,兼学朱耷”的古意。吴教授对笔者说,一般说来,老师范先生是位专长画人物画的国画家,其实他的花鸟画,脱胎于李苦禅,兼学八大山人,是很有造诣的。
从中,吴教授还提到了写意画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徐熙“落墨花”首创超脱野逸之趣,五代南唐人,重观察,善写生,妙得造化之神,意出古人之外,“四君子”文人画风,以梅兰竹菊为题材为主表现形式,逸笔草草,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客之作也。发展为一笔墨显现胸中逸气为旨的注重画家自我的文人画派。现在,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吴熙明教授还时常打飞的去北京授课,科班出身的他,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画新格、沈周(1427—1509)善用重墨浅色、陈白阳(1483—1544)重写实的水墨淡彩派、徐渭(1521—1592)徐青藤奇肆狂放求生韵,“不求形似求生韵”象形要有依据,笔墨不能造作,讲到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705),简笔变形迈绝前代,取质取势,石涛(1642—1718),重意境而又自然传情,以至于扬州八怪郑板桥之竹,赵之谦(1829—1884)金石书画启迪近世,还有吴昌硕的艺术特点等等,是同学们受益匪浅,每次上课都坐满座,问这问那,不愿离去。吴教授便以自己的画作为版本,一丝不苟地为同学们讲解,从不厌烦。
吴熙明教授很喜欢写意花鸟的画诀:抒情挥毫写画屏,花鸟虫鱼意中生。置陈体态分宾主,笔墨形韵神为宗。更推崇吴昌硕的一些绘画理论。他告诉笔者:吴昌硕三十始学诗,五十始学画,自称“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 的确,吴昌硕篆刻、书法、诗文的基础深厚,十几学印,二十学书、三十学诗、四十学画,走一条从金石—书法—诗歌—绘画的与众不同的独特发展道路。吴教授很赞赏吴昌硕将书法和画法自然结合的做法,“直从书法演画法”书法在画中化为笔致,又直接应用于题跋,使诗书画有机结合,相益得彰,加深意境,完美构图,增强画面的文学性和书卷气,使传统绘画更具艺术魅力。“是梅是篆了不问”“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吴教授喜欢吴昌硕独特的笔墨形式结构,“画之所贵贵存我”,色彩醉目,格调清新。文人画多以水墨为上,吴昌硕也主张“作画不可太着意于色相之间”,因为彩色易俗不易古,而水墨华润,易于发古雅之趣。吴教授说,吴昌硕是水墨大师,也是色彩画的大师,对色彩的情调把握准确,他敢于重墨重彩并用,大红大绿对比,发挥色彩斑斓之美,开拓了文人画用色的新意。
学院派出身的吴熙明教授,画大写意花鸟画有实践,有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加上他的绘画天赋,勤奋态度,使他的画技突飞猛进,清新而脱俗,灵气而雅致,所以在国画不太景气的今天,买他画订他画的人却络绎不绝,是他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每天都在赶画。临告别,笔者看到了吴教授花几天时间,精心画了一幅八尺的《秋染长城》大幅国画作品,宏伟磅礴,大气淋漓,层林尽染,漫山碧透,观之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振奋,不得不为吴教授的大手笔拍手叫绝!
吴熙明获奖情况
1994年国画《荷塘秋色》获盐城市首届企业文化周《宏大杯》二等奖
1995年国画《麋鹿风情》获得江苏省首届业余美术书法摄影展一等奖
1997年国画《绿色高原》获得盐城市首届五星工程奖
1998年《秋晚》获得盐城市98群众美术活动周展览中获得三等奖
2002年作品《情景西藏》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国画获走进桃花源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并授予百杰中国书画家”称号
2003年国画《观海听涛》获江苏省廉政书画展二等奖
2005年由文化市﹑中国美协举办的大河春天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
大型艺术活动中,《秋艳图》荣获创新奖并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6年,农民画《这里风景独好》获江苏省第三届农民美术书画作品大赛银奖
2007年参加江南赴革命老区创作团活动,写生作品发表于《江南画家赴革命老区创作集》
2008年8月,在甘肃兰州成功举办了吴熙明水墨画展
2008年10月,在山东即墨市成功举办了吴熙明水墨画展
2009年10月,在常州春秋淹城成功举办了吴熙明书画艺术展
2010年在北京宋庄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2011年于北京高碑店画展中心举办吴熙明现代水墨展
2012年在北京什刹寺举办个展
2013年于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举办个人画展
2014年于首都画院举办个人画展
2015年在山东青岛国信体育馆举办吴熙明现代水墨展
吴熙明作品出版
《吴熙明水墨画专集》、《吴熙明画云水》、《吴熙明画树木》以及邮政有资明信片《吴熙明山水画集》等专集。
吴熙明媒体报道
《美术》、《国家画》、《收藏界》等数十几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他及他的作品进行过专题介绍和报道,2016年3月接受ccTv中央电视台《瞭望天下》栏目名家人物专访;11月受邀中央电视台华人频道访谈。同时,其作品深受海内外众多文博机构、画廊、拍卖公司的青睐,相继被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悬挂和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官方、收藏家、企业家收藏。
前不久,实力派画家吴熙明受聘为著名国际品牌清烟宝形象代言人,旨在通过吴熙明老师的影响力传播爱心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晚会现场,清烟宝董事长刘婕女士亲自为吴熙明颁发聘书,吴熙明先生好友、著名影星宋佳女士专程从美国赶回青岛见证这一美好时刻!